【华为孟晚舟被捕】中美互相“拉人”当筹码 加拿大成牺牲品

撰文: 欧敬洛
出版:更新:

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后,两名加拿大人,前外交官康明凯(Michael Kovrig)及商人托德(Spavor Michael Peter Todd)先后在中国被捕。中国虽然否认事件关连,但外界均认为这次是中国针对加拿大的报复。

两加拿大人在华被捕:两名在华加拿大人被捕,有声音认为,这是中国报复加拿大拘留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孟晚舟12月11日交保获释。(视觉中国)

加拿大只是按美国要求,逮捕孟晚舟并引导她回美国受审,所以应理解为美国逮捕孟晚舟才对。不过因实行拘捕的加拿大,中国目的很明显,就是以拘捕两名加拿大人作为筹码,阻止加拿大将孟晚舟引渡至美国受审。

与2014年苏斌事件类似

事件与2014年中国商人苏斌事件很类似,苏斌被控涉嫌盗窃美国国家机密,遭加拿大警方拘留。中国在一个月随即拘留了在中国居住30年,开设咖啡馆及协助朝鲜人道援助的加拿大人高凯文(Kevin Garratt)夫妇。2016年苏斌承认控罪,中国亦在稍后释放了高凯文夫妇回国。

然而不同的是,美国这次是以孟晚舟违反美国对伊朗制裁而要求加拿大逮捕孟晚舟。美国过去未曾因个别企业违反制裁而拘捕该公司的某个人,而涉事的华为被美国列为“头号安全威胁”。事件与中美贸易战牵扯在一起,因此与间谍事件不一样。

特朗普表示会考虑介入孟晚舟事件,令加拿大感到困扰,这同时意味美国逮捕孟晚舟背后实际是“以人质作筹码”。(视觉中国)

美承认这是一椿“政治事件”

华为如何“威胁”美国安全,或美国如何阻止华为在5G技术上取得成就等就不再在此详述。虽然加拿大声称拘捕孟晚舟只是司法事件与政治无关,但美国已承认这是一个政治事件。总统特朗普也不讳言会考虑介入,作为中美谈判的筹码。

所以美国拘捕孟晚舟,显然是中美贸易战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就是加拿大把头栽进去中美贸易战的旋涡中,夹在中美之间。

全球化下已无所谓“归边”

加拿大北邻美国,向美国出口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GDP)20%,美国贸易是全球最大双边贸易之一,加拿大依赖美国是可理解的。但在今天全球化下,各国都正互相影响和依赖。美国是加拿大的最大进出口国家,排行第二的就是中国。

特朗普2017年向全球开征钢铝关税,拉开贸易战序幕,加拿大则对华依赖增加。据加拿大《环球邮报》报道,2018年自4月至8月,加拿大对华出口额增长了23%。

在这大前提下,意味即使中美两个全球经济大国爆发贸易战,甚至冷战,世界各国已不再那么容易的“归边”。美国为实行他的“让美国再次伟大”主义,借盟友向华为开刀,只能说加拿大成为了美国打击华为的“棋子”,让加拿大陷于两难:不论结果如何,都会有非常大的政治后果。

而中国拘留加拿大公民,就是“中美互抓人质作筹码”,加拿大成为了“牺牲品”。

中国频繁报复,会增添中国市场不稳定因素,吓怕外资。(视觉中国)

中国举措 或打击本国声誉

不过,蒙受损失是双向的,中国亦面对着加拿大商界的恐慌。加拿大广播公司报道指已开始有加拿大商人担心,会因孟晚舟事件受牵连。报道引述Uclid Inc主席Elmer Kim表示,若自己身处中国就得“要买最快的机票即时离开”的觉悟。

实际中国过去已多次在不同的事件上向别国进行报复,除上述苏斌事件,詹其雄事件、以至韩国2017年萨德导弹防御系统事件都一样,中国会在对待自身利益受损或遭受挑战时作出报复。

日本政府封杀华为,若气氛蔓延至民间最终令华为撤出日本市场,相信中国一样会向日企作出报复。

如此频繁的报复固然会令商界不安,以韩国萨德事件为例,韩国因中国报复蒙受旅游业及对华投资的巨大损失,迫使韩国重新考虑是否过分依赖中国。这对中国宣扬改革开放,欢迎外资也会带来不良效果,影响其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