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访华】正确认识日本在中国近现代的角色

撰文: 郑悦
出版:更新:

日本,作为中国的邻邦,其对华的态度与策略一直备受关注。回顾近代史,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当中日邦交正常化后的这几十年来,变幻莫测的国际环境下,日本对于中国的发展又扮演著什么样的角色?

翻开中国近代史,19世纪至20世纪的中国遭受西方列强围剿侵略,当日本从甲午战争取得胜利后,日本朝野士气高涨,开始消除向清政府宣战的忧虑,并于一战结束后从德国手里获得山东的全部权益,严重侵犯中国的主权完整。二战时期,日本再次发动侵华战争,从1931年持续到1945年,长达十四年的战争给中国造成极大的破坏,经济、交通、工业与教育遭受巨大的损坏。中国民众与官兵死伤惨重,流离失所,这些都成为中华民族无法忘记的沉重记忆。

甲午战争是中日国力及关系的分水岭,日本亦在往后的半个世纪开展了对外殖民的侵略历史。(网络图片)

二战结束后,中日关系在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处于敌对状态,直到1972年,中日双方开始恢复正常邦交,到了今天,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而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冷战时期,中日双方虽未正式建交,但是双方透过民间贸易产生经济上的往来,而在邦交正常化之后,中日双方开始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展开官方合作。1979年,日本开始向中国提供ODA援助,ODA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一种经济援助,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虽然日本对华ODA与对其他国家的ODA并无特殊之处,且ODA并非无偿贷款,但是不可否认,日本给中国提供的数亿日元贷款,为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

邓小平1978年访日,大赞新干线的速度。(网上图片)

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参观了日本新干线和一些日本代表性企业之后,他说“通过这次访日,我明白了什么叫现代化。”日本战后实现现代化的经验与日本企业追求精致的“工匠精神”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借鉴和学习对象。同时,日本企业在华投资与建厂,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市场增添活力,为中国增加就业岗位和机会,并且也将日本的一些技术带到中国。然而,日本注重核心技术的保留,以防止核心技术流向他国,因此,中国的科技创新最重要的是依靠本国的探索与发展。

另一方面,近几十年来,中日双方对于领土问题、靖国神社、历史教科书编订等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仍然存在争端,特别是领土问题的争议常常挑动中国的神经,成为影响中日关系的重要问题,为中国的发展带来不稳定的因素。

钓鱼岛争议令中日关系跌至低谷,亦是这次中日关系需要再次修补的主因。(视觉中国)

当下,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国际形势更加变幻莫测,美国屡次把矛头对准中国,向中国政府施压,更是挑起“中美贸易战”。面对特朗普政府单边主义的倾向,日本同样受到来自美国施加的关税压力,因此,这一形势为中日双方进一步合作提供了契机,而日本与中国实现合作,能够帮助中国面对美国的压力之时,寻求其他发展空间和机会,对于日本而言,则能增加与美国谈判关税问题的筹码。同时,中国政府正在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倘若日本政府能够与中国在“一带一路”发展问题上达成合作,将进一步推动中日双方的经贸合作关系。

人民日报称,中日关系保持健康稳定有利于两国和两国人民。(资料图片/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