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访华谈什么? 三大议题前瞻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在周四(25日)起一连访问中国3日。虽然安倍过去数年都有到中国出席国际活动,是次访问却是7年以来首次有日本领导人到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本年为《中日友好条约》40周年,双方都有意重建友好关系。在今日中美贸易纷争不止、特朗普美国政府带头打破国际原有秩序的世局之下,中日到底有哪些合作空间?
李克强早在5月访问日本时,就表示中日关系要“重回正轨”;而安倍在出发前,亦表示有意把两国关系提升到“新阶段”。
虽然双方在主权、军事,以及经济层面都有竞争性,甚至对抗性的关系,不过这次安倍访华,相信会为中日关系打开新一页,并在三大项目上进行多层次的合作。
一、海上搜救协定、舰艇互访机制
当我们一想起“中日关系”时,除了日本侵华的历史外,最常想到的就是双方在钓鱼岛(日称:尖阁诸岛)主权问题上的争议。
不过,安倍近来一直推动中日签署《海上搜救协定》,以规管双方在周边海域发生海难事故时的合作应对方式。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上周就表示,双方已展开“最后阶段的协调”,相信安倍会在访华期间正式为协议签字。
日本政府亦有消息传出,指《海上搜救协定》只会订立海难发生后的紧急措施,以及双方的通报机制,而并不会明示双方将会负责的海域,以避争议。
另外,安倍亦将寻求重启双方的防务交流,重新开展日本海上自卫队与中国海军的舰艇互访。此互访机制的共识早在2000年,由当时日本首相森喜朗,与时任中国总理朱镕基达成。双方海军在分别在2007及2008年亦曾正式进行互访。然而,有关机制在2012年日本提出国有化钓鱼岛,中日关系恶化后,便告终止。
此两项与航海、防务有关的合作,意味著双方有意先放下钓鱼岛主权争议,先透过小规模协作,以增加双方互信,并将重点的合作项目先放在其他政治意味较淡的领域上。
二、“第三方国家合作” 日本参与“一带一路”?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周二(23日)表示,安倍访华期间,中日双方将举行“首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而有大约500名日本商界领袖,亦将陪同安倍访华。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导,有关论坛的合作重点,将是开展中日双方的国、民营企业,在其他国家有关基础设施兴建的合作项目。
双方在上月底已就此等合作提前开会准备,此次论坛相信会签署数十项合作协议。其中,具体项目包括:在泰国建设铁路、中欧铁路运输及物流合作等。
由此可见,“第三方国家合作”的性质与中国的“一带一路”极为类似。有评论指,日本一直强调的“财政健全”、“开放透明”、“经济合理”等原则,将有助解除西方世界指中国借海外发展项目,以“债务外交”扩张势力的疑虑。
虽然日本在印太地区早有“自由开放印太战略”(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 Strategy)的基建计划,有配合美国政策与中国竞争之势,然而在“第三方国家合作”的推进上,可见在今日各国外交渐趋多元、多极的情况下,日本就算有与华竞争的部分,亦不会阻碍日本推进其他与华合作项目。
三、重启“货币互换协议” 减弱对美元依赖
另外,中日亦将会重启双方中央银行互相融通日圆及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并将过去协议的30亿美元上限,提高10倍。
“货币互换协议”使双方央行可在约定条件下,以一方的本国货币,以特定的汇率,交换对方的货币,以用作双边贸易、投资结算等,并在到期之后与对方换回本币,而资金使用方亦要支付相应利息。
由于美元是国际货币,世界各国为免汇率波动的风险,都习惯以美元为交易媒介,使得就算中日之间的贸易,也要经过日圆换美元、美元再换人民币之间的兑换过程。
然而,在“货币互换协议”之下,双方有了一定的汇率保证,就可以在免除汇率波动风险,并省却中间兑换美元的过程。
此番中日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将减弱中日双边贸易对美元的依赖,亦变相增强人民币在跨国交易上的地位。
如果上述三大合作能够成事,可以预期中日之间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关系,将会以“搁置争端,推动务实、多元合作”为主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