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美国对俄制裁背后的“逼宫”

撰文: 叶德豪
出版:更新:

昨日(8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将于本月23日向俄罗斯实施制裁,禁止美国向俄国出口有可能用作敏感军事用途的科技产品。华府指制裁是回应俄国被指在3月时企图以神经药物毒杀一名居于英国的俄国反间谍。
此时才提出制裁,时机之巧合,令人难以不怀疑背后有政治动机,以放毒事件为借口,目的是要阻挠特朗普的亲俄路线。

调查数月 无确证却指控俄国

3月4日,曾为英国军情六处(MI6)服务而被判入狱的俄国前间谋斯克里帕尔(Sergei Skripal)及其女儿,在其居住的英国索尔兹伯里(Salisbury),因接触神经毒剂昏倒,一度命危。英方随即指事件为俄国所为。

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OPCW)介入调查,结果在4月12日公布,指有关的神经毒剂是诺维乔克(Novichok),而一直有传俄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经有生产诺维乔克。然而,单凭化学验证,无法证实事件背后主脑是俄国,而俄方亦一直否认责任。

OPEW人员在英国进行调查 (视觉中国)

然而,一众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为表示支持英国的指控,将国内的俄国人员驱逐出境。在没有确凿证据,就采取行动,固然违反了西方“无罪推定”的法律精神,不过在国际政治上,要摆姿态对付一个国家,法律精神当然可以不顾。法律精神放开后,要找借口,当然是轻而易举。

事件似乎就此不了了之。虽然在6月底有普通平民在索尔兹伯里附近接触相同毒剂而丧命,而本周亦有传闻指英国已查出执行毒杀行动的俄国人员,但具体证据在4月时已周详公开,各国当时就事件对俄国亦作出了回应,何以美国的制裁会迟到数个月后的今天才计划实施?

观乎国际及美国国内时局,很难相信这制裁背后并无政治动机。

俄国在3月底亦决定将美国驻圣彼得堡使馆关闭,以回应美国驱逐俄方人员。(视觉中国)

国内不满亲路俄线 传统派以制裁“逼宫”

7月16日在芬兰赫尔辛基(Helsinki)的“特普会”,震惊美国政坛。特朗普在会后处处向普京示好,甚至不惜说他“看不到有理由使俄国干预美国选举”,暗示他相信俄国总统普京,多于美国国内情报机构的一致判断,惹来党内外言讨笔伐。不少共和党人就说要透过各种方法,绕过特朗普去制裁俄国,以维持众议院议长赖恩(Paul Ryan)所说“俄国不是美国盟友”的传统美国对俄立场。

决定不再参选的赖恩,现年48岁,属共和党传统势力。(视觉中国)

今次制裁正是美国传统共和党人对特朗普的回应。制裁公布后,共和党众议院外务委员会主席莱斯(Ed Royce)就立刻发言警告俄国:“普京要知道我们不会容忍其谋杀行为,亦不会容忍他攻击我们的民主程序。”

莱斯把英国放毒事件与俄国被指干预美国选举扯在一起,可见今次制裁的真正动机,是要推翻特朗普的亲俄路线。“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虽然事隔数月而且证据不足,放毒事件却被用作政治操作的借口。

美国国防部的一名前官员史马哥基(Mark Simakovsky),就指出“(华府)几个月前就可以(实施制裁)。他们现在才这样做,可见他们是受了政治压力要去针对俄国。”

对于是次制裁,特朗普则保持缄默,不同其一贯作风。

制裁纯属表态 要看特朗普回应

制裁由国务院根据1991年的生化武器控管条例(CBW Act)而实施,任何国家若被“证实”有使用生化武器,国务院就有权“自行”启动条例,只需要提前15日通知国会。

今次制裁所针对的科技产品,其实本来每次交易也要向美国政府申请,制裁只是将这些交易“一刀切”禁止而已。国防部前官员史马哥基就指出其实际影响不大。

今次对俄制裁的决定,国务卿蓬佩奥有否主力参与,仍未可知。(视觉中国)

制裁要求俄国在90日内提供可靠证据,证明它再也不会使用生化武器,并容许外国人员进入俄国调查,否则将对俄实施真有实效的进一步制裁,其中包括禁止俄国飞机入境等。

如此要求,俄国绝不会首肯。不过,史马哥基就指,他不太相信华府在三个月后会有进一步行动。诚然,今次制裁的本质是一个政治表态,目的是要逼特朗普政府维持“俄国作为美国敌人”的形象,不求实际结果。

面对国内视俄为敌的传统势力“逼宫”,特朗普会如何反应,才是最值得留意的发展。

惹起美国朝野震荡的“特普会”(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