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访华 北京权威学者:美国为中德发展关系创造契机

撰文: 唐宇廉
出版:更新:

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周四(24日)起访华两日,预料会就一系列共同关心的议题,特别是伊朗核协议和贸易,与中国领导人进行磋商。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接受《香港01》访问时称,美国退出核协议,以及中美贸易纠纷缓和所带来的“挤出效应”,都对欧洲产生负面影响,而这却为中德发展关系创造契机。

2015年缔结的伊朗核协议是多边合作范例,早前却遭特朗普践踏,这无疑为当年有份参与谈判的欧盟上了宝贵一课:

第一,在欧洲看来,历经10年谈判达成的核协议反映多边外交的成功,美国退出伤害了这一成果以及欧洲的形象;第二,欧洲近两年在伊朗的投资和发展很快,美国的制裁不可避免会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影响欧洲经济复苏;第三,在很大程度上,欧洲认为核协议是近两年中东相对稳定的基石,协议被撕毁可能导致新一轮中东冲突,或加剧难民危机和恐袭威胁。

德国总理默克尔应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第11次访问中国。(路透社)

中德共同维护伊朗核协议

默克尔深知,单凭欧洲根本不足以平衡美国压力,她必须在国际社会寻求更多志同道合者,而在维护伊朗核协议上,中德(欧)显然具有合作基础──北京早已就协议去留表明立场,认为这是多边主义重要成果,对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促进中东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贸易亦是默克尔今次访华的主要议题。随著中美贸易纠纷降温,一般相信特朗普可能把矛头指向欧洲,届时势必对欧洲,尤其是对作为制造业和出口大国的德国带来很大冲击。

在伊朗核协议和贸易问题上,默克尔(左)和特朗普(右)立场差天共地。(美联社)

支持全球贸易 中德站在同一阵线

对欧洲来说, 最值得忧虑的莫过于“挤出效应”──中国答应扩大从美国进口后,有可能削弱原属欧盟的市场份额。不过,纵使中德(欧)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基于双方都支持自由贸易和全球化,崔洪建认为双方其实站在同一阵线,只是目前仍未结成实质性同盟,“这一次没有结成同盟,并不等于下一次不会结成。”

崔洪建承认,近几年中德关系稍显平淡,主要原因在于德国政府忙于内政。现在新政府上台,默克尔继续执政,如何保持中德关系的连续性,再续中德关系的后劲十分重要。而特朗普在处理伊核和贸易方面的手法,却恰恰为中德发展关系创造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