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即时|胜选关键:特朗普为什么拿下“拱心石”宾州?
继北卡罗来纳(North Carolina)、佐治亚(Georgia)后,宾夕法尼亚州(Pennsylvania,简称“宾州”)已在香港时间14点左右完成九成的选票点算,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译川普)以51%对47%的4个百分点领先贺锦丽(Kamala Harris,又译哈里斯)。《福克斯新闻》随即表示,特朗普已在作为摇摆州之一的宾州胜出,取得267张选举人票,逼近胜选;不久之后,福克斯再宣布特朗普赢得另一关键摇摆州威斯康星州(有10张选举人票),成功入主白宫。
从美国历史来看,宾外法尼亚州具有特殊意义:不仅美国独立宣言是在该州最大城市费城举行的大陆会议上通过,宾州的地理位置也刚好就在13个殖民地中间,这种双重的象征意义,让宾州拥有“拱心石”(keystone)之称。而从这次大选的发展来看,宾州也是特朗普胜选倒数的重要关键。
特朗普这次之所以赢下“拱心石”,原因不仅在宾州的选民结构和地区经济背景,更与特朗普团队在竞选策略、政策议题选择、对民主党对手的评估、对选民情绪的把控密切相关。
特朗普为什么拿下“拱心石”
观察选民结构,宾州的选民既有来自东部城市(费城、匹兹堡等)的自由派和进步选民,也有中部和西部等较为保守的蓝领阶层和农村居民;在种族结构上,宾州的非西班牙裔白人选民约占75%,非裔占12%,拉丁裔和亚裔约占4%。这种多样性使得宾州成为具有分裂性的摇摆州之一。
以2016年与2020年两次大选为例。2016年特朗普曾在宾州险胜希拉里(Hillary Clinton),这一胜利奠定了共和党在宾州的选举基础;但四年后的2020年大选,特朗普就在宾州败给拜登(Joe Biden),足见民主党在宾州也不是毫无根基。因此特朗普这一次的胜选关键,还是在于成功把握选民需求,尤其是“铁锈带”蓝领阶层所关切的就业和工人权益问题。
首先当然就是“蓝领经济复兴”。宾州的经济结构依赖制造业、采矿业和能源产业,尤其是钢铁、煤炭、天然气等领域。特朗普的“蓝领经济复兴”政策承诺保护本地就业、削减产业规制、推进能源独立等措施,引发了铁锈带工人的共鸣。
当然,这一策略也得益于特朗普对拜登和民主党“绿色新政”的批评。特朗普不断强调,过度关注环境议题可能导致制造业工作流失,让本就脆弱的蓝领就业更不稳定。而宾州的蓝领选民大多数对未来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准心怀焦虑,因此会对被特朗普的经济复兴承诺吸引。
再来是强调能源独立与对化石燃料的保护。宾州是美国主要的天然气生产州之一,页岩气资源丰富,因此特朗普在竞选过程中强烈支持能源独立、反对绿能,向宾州选民传递自己维护和扩大化石燃料产业的决心,赢得了大量能源行业从业者和相关社区的支持。相较之下,贺锦丽与民主党在绿色能源转型上的积极态度则让许多选民担忧,认为这可能会直接冲击本地经济。
接著是打击非法移民。特朗普在2024年的竞选中再次重申“打击非法移民”的承诺,在宾州更是聚焦对于本土就业和社会治安的保护。在特朗普的叙事中,非法移民可能导致低技能岗位的过度竞争,进而压低工资,这一观点与宾州蓝领工人的担忧不谋而合;此外,特朗普也在打击非法移民的议题上借助社会治安的讨论,吸引了部分对治安问题感到不安的选民。
再来是聚焦工人权益与安全。特朗普承诺保护工人权益,提出将进一步削减工人阶层的税负,并针对小企业进行减税,让这些企业更有能力为工人提供福利和保障。这些承诺在宾州颇受欢迎,尤其是对收入不稳定或依赖制造业的家庭来说,税收减免就意味著实质的经济利益。
接着是对大规模基建和制造业支持的关注。关怀蓝领之余,特朗普也在宾州宣传大规模基建计划,表示将在美国各地推动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升级。这一计划包括对于道路、桥梁等关键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这对依赖基础设施的宾州经济当然有所加成。此外,特朗普也重申“美国制造”政策,主张通过削减对外依赖来增加本地制造业就业机会,这一政策再次打动了宾州的蓝领选民。
最后则是文化与价值观的认同。特朗普在文化议题上的保守立场也巩固了宾州部分选民的支持,尤其是传统家庭价值观、宗教自由、第二修正案(持枪权利)等议题,其实与宾州部分选民的价值观高度契合,也为特朗普赢得众多保守派和农村选民的支持。
贺锦丽与民主党持续挨打
基本上在这种背景下,民主党与贺锦丽可谓一路挨打。
首先是被贴上标签的环保政策。特朗普团队直接将贺锦丽的环保政策贴上“损害经济”的标签,指称这些政策将直接损害宾州的制造业和能源产业,贺锦丽更因此被称作“经济杀手”。这一策略有效利用了选民对经济衰退的担忧,让许多宾州选民在经济议题上质疑贺锦丽与民主党,进而倾向支持特朗普。
接着是移民政策与治安议题的影响。特朗普对贺锦丽的移民政策提出强烈质疑,特朗普团队更将移民问题与治安、就业压力相结合,激发了宾州选民对于移民问题的强烈反感。在这种氛围下,贺锦丽相对宽松的移民政策就被许多选民视作带来不稳的隐患,降低了支持。
再来是贺锦丽确实忽视蓝领阶层的真实需求。在竞选过程中,贺锦丽始终侧重环境、教育、医疗等议题,却对蓝领阶层的工作安全、未来前景等需求关注不足,而特朗普团队成功将这一点转化为民主党“忽视工人阶层”的形象,进一步拉近蓝领阶层选民与特朗普之间的距离。
接着是文化认同与社会保守主义对贺锦丽的扣分。宾州大部分农村和小镇居民还是对保守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有著高度忠诚,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和对传统家庭观念的支持,对前述选民具有天然的吸引力。相较之下,贺锦丽在文化议题上的“进步”态度则会引发天然的反感。
不过归根结柢,贺锦丽还是输在宾州选民对于经济和就业状况的担忧。尤其随着通胀与生活成本上升、制造业外迁带来的不确定性加剧,宾州选民们对现状充满不安。特朗普通过将经济问题归因于“全球化”和“过度监管”,为选民提供了清晰的归因方式,又承诺在经济和就业方面带来积极变革,迎合了选民对改善经济的期待,而这份期待又能辐射到各种场域;相比之下,贺锦丽就缺乏宏观叙事与说服选民的经济愿景。
整体来说,特朗普在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中拿下宾州,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宾州选民结构的分裂性为特朗普提供了机会,来聚焦蓝领阶层的经济利益、保守的文化价值、以及移民与治安问题,加以巩固选民支持;再来,特朗普也通过批评贺锦丽的环保政策为经济威胁,成功塑造了自己的“经济保护者”形象。这种结构与策略上的双重优势,在经济压力日益加剧的宾州,无疑具有深远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