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华电动车关税可高达48%:是“去风险”而不是“脱钩”?

撰文: 叶德豪
出版:更新:

欧洲议会选举结果刚刚出炉不久,欧盟委员会一如预期在6月12日公布了针对中国产纯电动车的临时关税,在原有10%关税之上再附加17.4%至38.1%不等的惩罚性关税,其税率较外界早前预期为高,中方亦马上斥之为保护主义行为。

相较于美国拜登(Joe Biden)当局早前一刀切向中国电动车征收100%附加关税的做法,欧盟的政策明显来得更有条理,根据不同在华生产企业的受补贴情况来制订不同税率:比亚迪将面对27.4%的税率(已加上原有10%关税),吉利汽车30%,上汽48.1%;其他配合欧盟调查的企业将面对31%的税率,而其他不合作企业将同上汽一样要面临48.1%的最高税率。而在中国生产的Tesla将会得到个别厘订的税率。

欧盟政治因素

这些电动车关税表现上是基于有关产业补贴的调查来制订,但实际上不离不开欧盟内部的政治考虑。

在中国有庞大市场,亦以中国为生产基地的德国车企,连带德国政府;吉利拥有Volvo所属的瑞典;以至得到比亚迪、宁德时代等电动车、新能源领先企业投资设厂的匈牙利等,都反对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向中国电动车征收惩罚性关税的做法。

2024年6月9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出席欧洲人民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总部举行的活动中发表演说(Reuters)

不过,欧盟贸易专员东布罗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则声称委员会的决定得到成员国广泛支持。

这次关税税率较预期中15%至30%为高,某程度上也反映出欧洲议会选举中右翼势力增强的结果。

冯德莱恩的欧洲人民党(EPP)取得最多议席,她在德国内部所属的基民盟-基社盟(CDU-CSU)也有三成得票,超过总理朔尔茨(Olaf Scholz)的社民党(SPD)一倍以上,而基民盟的主席默茨(Friedrich Merz)相信会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立场。2025年的德国大选中,基民盟执政机会颇大。

另外,法国对于保护欧盟电动车产业一向较为支持,而这次欧洲议会选举后将扮演“造王者”角色的意大利梅洛尼(Giorgia Meloni)政府,也直接表明支持欧盟委员会有关中国电动车关税的公布。

6月10日,在得知欧洲议会选举部份结果之后,梅洛尼在罗马发表讲话。(Reuters)

冯德莱恩的连任,目前看起来几乎十拿九稳,有报道甚至声言欧洲委员会主席、欧洲理事会主席、欧洲议会议长同欧盟外交专员四个重要职位的人选几乎已有定案,只待各国领袖下周商讨。

欧盟委员会这次公布较预期为高的惩罚性关税,大概是反映出以冯德莱恩为首的欧盟建制的自信。

还未作实

可是,这次的电动车关税其实还未完全作实。关税将于7月4日开始实施(按:欧盟还待决定是否把关税开征期限向前追溯3个月),欧盟委员会亦特别提到此前仍有同中国透过谈判解决争议的空间。这个时程也刚好与欧盟换届过程大部份重叠,因此中欧的贸易磨擦依然有缓解之机。

而且,临时性关税实施之后,实际的征收还需要本年11月由欧盟27国以“双重多数制”(55%成员国,而这些成员国至少要占欧洲65%人口)表决才能落实。目前,经过欧洲议会选举的震撼之后,法、德等国都处于政治不稳期,未来几个月的具体对华政策,依然有改变的可能。

中国电动车品牌NIO2024年5月15日在上海车展发布新款电动车。NIO正面临31%的欧盟关税。(Reuters)

欧盟的保护主义与美国不同

虽然欧盟增加对华电动车关税的做法,跟美国拜登当局的关税以至其“美国生产”的电动车补贴政策一样,无疑是一种保护主义行动,但与正跟中国进行大国竞争的美国不同,欧盟的政策主要是希望能扶助在欧盟境内的生产,而非要压制中国电动车企业的崛起。

比如说,在美国的舆论当中,比亚迪在墨西哥设厂,就被视为中国利用美墨加自贸协议走后门进入美国电动车市场的威胁。而在欧洲,即使是强调欧洲战略自主的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也欢迎更多的中国电动车或新能源企业投资在法国设厂。

从这次欧盟委员会的关税布局来看,像比亚迪这样积极欧盟国家设厂的企业就得到较低的关税待遇。比亚迪如今正在匈牙利兴建电动车厂户,预计明年投产;希望在2030年成为欧洲最大电动车企业的比亚迪也准备投资第二间欧洲厂房,选址可能是在西班牙。

习近平2024年5月7日上午乘坐专机抵达法国西南部塔布,马克龙在场迎接(Pool via REUTERS)

如果单纯从压制中国电动车在欧洲的竞争优势来看,比亚迪反而应该获得最高的关税壁垒--根据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的报告,垂直整合程度极高的比亚迪要面对40%至50%甚至更高的欧盟关税才能有效削减该公司大部份电动车在欧盟销售的利润率。相较之下,像中国生产的Tesla,如果要面对15%的关税,就已经失去从中国出口到欧盟市场的营利诱因。

鼓励电动车生产在地化,从欧盟的角度来看,也不是单纯的经济利益问题。中国在电动车生产和电池新能源技术上无疑已跑在西方前面,吸引中国厂商的投资,以至其他在中国生产电动车的欧洲企业继续投资欧洲(按:据估计,在华生产的非中国车厂平均也将面对31%的税率),一方面是要将新技术带到欧洲,重振欧洲产业,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战略避险,避免过度依靠中国制造(按:2023年,中国制电动车已占欧盟总进口额的37%)。

这种违反自由贸易原则的做法,在地缘政治风险不断升高的今天,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是一种名符其实的“去风险”,而不是以“去风险”作政治包装的“脱钩”。

习近平访欧:2024年5月9日,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一所修道院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Reuters)

中国应该报复吗?

从地缘政治的维度来看,中国也许不必对于欧盟作出过于强硬的报复性措施。由于欧盟对华贸易存在巨额商品贸易赤字(2023年此数为2,910亿欧元),中国要向欧盟产品动刀并不容易,除非中国真的想同欧盟打贸易战,针对欧洲车进行反制,否则大概就只能针对白兰地、化妆品、名牌手袋、农产品等等进行实际经济影响有限的政治性报复。

但这样的话,由于此刻欧盟对于中国大阳能板等不同产品都正在进行贸易调查,双方可能因此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不小心地”打起贸易战来,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更明智的做法,其实是向欧盟和中国也是成员的“多方临时上诉仲裁安排”(MPIA)提出仲裁要求。

MPIA是美国自特朗普时代以来单方面瘫痪世贸(WTO)上诉机制后全球多国共同推出的多边安排,可算是世贸所代表的自由贸易精神的实质延续。即然欧盟名义上以中国国家补贴作为加征关税的合理理由,而非如拜登当局般一刀切的增加关税壁垒,中国也应该以多边主义机制寻求公义,突显中国依然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