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特朗普时代不同, “关税战”反映出拜登政府已黔驴技穷

撰文: 杭子牙
出版:更新:

拜登政府5月14日宣布,对价值18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严厉的”新关税税率,包括中国产钢铁和铝、半导体、 电动汽车、锂电池及部件、关键矿产、光伏电池、港口起重机和个人防护装备等商品。其中,对进口的中国电动汽车征收4倍关税,从25%提高到100%,中国太阳能电池的进口税也将翻一番,从25%提高到50%。此外,从2025年开始,美国进口中国半导体的关税将从25%跃升至50%。

其锁定中国特定产业,重点打击电动车、清洁能源、半导体及工业制造业的意图特别明显。

而在美方这一行为的背后,有三点必须特别关注,一是以电动车、绿能等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产业以爆发式增长,不仅成为中国“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改变了中国的产业与出口结构,还有力冲击着原有世界市场格局。以电动车为例,2021年、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连续迈上200万辆、300万辆台阶,2023年更是跨越了两个百万级台阶,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在全球减碳大背景下,汽车产业电动化势不可挡,中国汽车产业正在实现弯道超车。

二是美国总统大选开始进入白热化阶段,民主党拜登政府因为国内通胀等种种原因,支持度并不高,而作为对手的共和党特朗普却极度活跃,在几个关键州处于明显领先优势,有很大可能,民主党可能会输掉这场选举。

三是一个非常滑稽的现象,虽然拜登政府对进口的中国电动汽车征收4倍关税,从25%提高到100%,在所有被征税的中国产品中加征力度最大,但是因为美国此前就中国电车进入美国市场设置的隐形壁垒,目前为止,由中国出口至美的乘用车数量“几乎为零”。锂电池和光伏产品同样如此。至于半导体,在美国的技术封锁下,中国正在全世界寻找替代产品,中美技术水平仍有相当大差距,就更不用说向美国出口了。

中国电动车:图为2024年2月23日,一名男子在中国北京Smart Charge电动车充电站准备为汽车充电。(Reuters)

所以,拜登政府气势汹汹的所谓加征关税实际上有两重用意,首先是为选举服务,带有某种程度的表演性质,用来向选民展现对中强硬姿态,其次才是为了”国家安全”,用来限制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保护美国产业利益。后者就是美国最近一直在热炒的所谓“产能过剩”话题,其本质,实际是掩饰美国在这些产业领域的竞争力缺陷。

但是,加征关税之举真的能提升美国企业的竞争力吗?恐怕不能。

身处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贸易保护无法解决自身产业的竞争力问题。就一般规律而言,利用保护主义手段限制他国产品进口,即便在短期内能够庇护本国缺乏竞争力的行业和企业,但长期看,过度保护只会削减企业危机意识,增加依赖心理,反而令其失去改进技术的动力。相较之下,被针对的其他国家的相关行业和企业反而会采取更多措施来提升竞争力。以中国为例,中国电动车和清洁能源产品以及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就是在引入特斯拉等竞争对手后,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建立起来的。

回顾这几年的情况看,为了在新能源、制造业等领域和中国竞争,同时解决美国的产业空心化问题,从特朗普时代开始美国就施出种种办法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试图让美国“再工业化”。拜登上任后还宣布一项约两万亿美元的投资计划,旨在重建美国老化的基础设施,推动电动汽车和清洁能源,创造就业机会,增强美国的全球竞争力,尤其是相对于中国的竞争力。拜登政府还把“投资”作为与中国竞争的三大手段手段之一。但是,近八年过去了,无论特朗普还是拜登,都没有达到当初预想的目的,美国相关产业的竞争力并没有太大提升,美国汽车产业甚至放弃了电动化赛道,反而中国的电动车、清洁能源产业却越来越具有全球竞争力。

宁德时代成为生产电动车电池的龙头企业,现时全球每3架电动车之中,就有1架车的电池产自宁德时代。(Getty/当代中国授权)

在“投资”竞争失败后,为掩饰美国产业竞争力不足并遏制中国相关产业发展,美国又制造了一个“产能过剩”议题,指责中国通过补贴等进行不公平竞争,还拉上了欧盟等盟友一起向中国施压。不久前拜登又先后安排了财政部长耶伦和国务卿布林肯访问中国,就“产能过剩”问题向中国施压。中美就此谈的情况外界无从得知,但是从中国就这一问题的公开回应与拜登政府此番施出的关税措施看,拜登的施压显然未能奏效。表现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的电动车、清洁能源和工业制成品仍然在攻城略地。

所以,拜登政府施出关税措施,表面上看和特朗普实施的关税措施并无两样,甚至更严厉一些,但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试图通过“投资”与中国竞争,到试图通过制造“产能过剩”议题向中国施压,再到此番回到原点再度祭出关税措施,反映出拜登政府已经黔驴技穷,不仅没有办法提升本国的产业竞争力,也没有办法遏制住中国相关产业的竞争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