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象:小便器《喷泉》 对美、技巧和神圣诸种艺术特质的质疑
作者|梁光耀(香港大学附属学院讲师)
1917年,马歇尔・杜象(Marcel Duchamp)的《喷泉》(Fountain)面世,在艺术史上这个现成物创作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开创了更多的可能性,影响了后来的概念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大地艺术等新的艺术形式。不过,《喷泉》并非第一件现成物艺术,杜象在1913年所创作的《单车轮》(Bicycle Wheel Ready-made,原名《现成的单车轮》)才是,这是一个单车轮倒插在一张高凳上,杜象巧妙地令这两个物件的功能互相抵消,将日常事物转化为艺术品。不过,若论对艺术发展的影响,《单车轮》就不及《喷泉》重要,《喷泉》诞生已逾一百周年,就让我们探讨一下《喷泉》的哲学意义和价值。
《喷泉》其实是一个男性的小便器,杜象买了回来,在上面签了名(假名),用化名身分送去参加当时美国一个独立艺术展览,这个展览是由一班前卫艺术家组成的艺术独立协会所筹划,针对国家设计学院的保守规定,这个协会订下参展规则是只要交了费用就可展览作品。其实杜象正是这个协会的主席,也是筹划这个展览的委员,这也是为什么他要用化名参展的原因之一。杜象这件作品在协会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因为很多人认为这根本不是艺术,只是恶作剧;但是参展规则不就是说只要交了费用就可参展吗?这个规则本来是用来挑战国家设计学院对现代艺术的保守态度,而杜象则用小便器来挑战这个规则。最终《喷泉》也没有在这个展览展出,据说是被一个愤怒的协会会员摔破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只是后来杜象再造的“复制品”。
根据美国哲学家丹托(Arthur C. Danto)的说法,杜象的《喷泉》在艺术史发展上有很重要的意义,那就是显示出美不是艺术的必要条件,【注1】艺术摆脱了美的束缚之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虽然有人认为杜象使小便器脱离了实用的场合之后,反而能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美;但这个解释并不符合杜象的原意,杜象说:“当我发明现成物时,原是想揶揄美学的;而新达达却拾起我的现成物,从中发现了美,我把晾瓶架和小便器丢向他们做挑战,如今他们却承认它的美并且大加赞赏。”【注2】杜象也表示他选择这些现成物时,必须排除对它们发生审美的兴趣,他说:“必须选择一件毫无印象的东西,完全没有美感及愉悦的暗示,必须将个人品味减至零。”【注3】很明显,杜象要质疑的是“艺术必须是美的”这个想法。
但我认为,《喷泉》的意义不仅如此,杜象要质疑的不仅是美,而是我们对艺术的固有信念——除了美之外,还包括艺术必须有高超的技巧及神圣的价值。正如杜象所说:“我深深怀疑艺术的价值。”【注4】美作为艺术的必要条件,其实是源于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复兴古希腊罗马的文化艺术;英文“art”来自拉丁文“ars” ,而“ars”则是来自希腊原文“τεχυη”,但希腊原文的艺术并不包含美的意思,它是指技术。换言之,美和艺术尚未结合起来。柏拉图则认为模仿才是艺术的本质,但艺术所模仿的现实本身也是一个模本,就以一张椅子为例,画家所画的一张椅就是现实椅子的模本,而现实椅子则是理型椅子的模本,只有理型才是完美和不变的——这就是柏拉图所讲的“真实”,艺术不过是模本的模本。从柏拉图的角度看,艺术只是幻象,远离真理,所以艺术家必须驱逐出理想国。虽然柏拉图认为艺术是有害的,但他却十分重视美,因为美可以帮助我们由现实世界提升到理型世界。我们很自然就会爱美的身体,进一步就是爱其他美的东西,例如美的风景,再进一步是抽象的美,例如德行、数学、制度等,最后就是美的理型,跟真和善合一,这是一个形上的领域,具超越性,也是神圣的。柏拉图认为艺术美只是低级美,因为它是现实的模本,根本不值一提;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地位开始提高,再现、美、技巧这几个概念也结合起来,慢慢形成了“艺术”的观念。
1747年,巴多(C. Batteux)给艺术下了一个定义,指出“美”就是建筑、诗歌、戏剧、绘画、雕塑、音乐和舞蹈这七种艺术的共同性质,也就是说,美是艺术的必要条件,这也是“美术”(fine art)这个字词的源头。文艺复兴时代达文西的《蒙娜丽莎》,可谓美的典范,并且要通过再现和高超的技巧才能表现出来,因此被冠以神圣的地位,也难怪《蒙娜丽莎》会成为杜象嘲笑的对象。杜象在一张《蒙娜丽莎》的复制品加上两撇胡子和羊咩须,并题名为《L.H.O.O.Q》,法文发音的意思正是“她有个热屁股”,美、再现、技巧和神圣通通都是杜象要质疑的东西。
当然,杜象并没有制造出《喷泉》这个小便器,他只是选择了小便器,并在上面签名,这正是他要表达的意念:“选择比制造更重要”,他说:“是不是动手做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选择了它,一个生活中的东西,给予它新的标题和观点,并为这个物品创造新的观念。”【注5】的确,杜象是通过《喷泉》这件作品表达出他对艺术的看法。杜象甚至认为即使没有艺术,人类还是可以生存,艺术没有什么大不了,他说:“我不相信艺术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拒绝艺术的社会。”【注6】还有,《喷泉》本身就是一个现成物,它不是用来模仿现实的东西,这也是对传统再现论的质疑。当然,我们可以说抽象画也是反对再现的传统,当时抽象画已经出现,但康丁斯基和蒙德利安这两位抽象画的奠基人明确表示艺术是要表达形而上的真理,而这些所谓“形而上”、“超越性”和“神圣”的东西正是杜象想要质疑的。另外,《喷泉》也质疑了艺术的体制,他并不相信所谓真理与裁判的真实性,他认为艺术是由艺术家来确认,不是来自艺术权威的评审,他说:“我不相信艺术,但是我相信艺术家。”【注7】
总的来说,《喷泉》的哲学意义就在于它对传统艺术观念的全盘质疑,其价值则是颠覆了奠基于文艺复兴六百年以来的艺术传统,成为了当代艺术的起点。对杜象来说,艺术本身并没有十分重大的价值(既没有神圣意义,也对社会没有用),但就艺术本身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艺术家的意念,艺术家可以选择任何东西来表达他的意念。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解放,特别是将艺术从美的限制中解放出来。
注释:
【注1】 Arthur C. Danto, After the End of Art,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5), p.84.
【注2】Marcel Duchamp,“Letter to Hans Richter 1962,”in Hans Richter, Dada, Art and Anti-Art,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1996), p.313-14。
【注3】Hans Richter, Dada, Art and Anti-Art,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1978), p.89.
【注4】 Pierre Cabanne, Dialogues with Marcel Duchamp, (London: Da Capo Press, 1979), p.100.
【注5】 Calivan Tomkins, The Bride and the Bachelors, Five masters of the Avant-Garde, (New York: Penguin Book, 1980), p.41.
【注6】Pierre Cabanne, Dialogues with Marcel Duchamp, (London: Da Capo Press, 1979), p.101.
【注7】Calivan Tomkins, Off the Wall Robert Rauschenberg and the Art World of Our Time, (New York: Penguin Book, 1981), p.129.
_________________
下载《香港01》App ,按“+”号加入《哲学》抢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