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抖音时代(上):欲望与注意力的万人总体战
近月的疫情期间抖音(TikTok)下载量剧增,更成为全球用户数量排行第六的社交媒体平台。当日前抖音母公司字节跃动(ByteDance)宣布 Disney+ 串流业务负责人 Kevin Mayer 将担任集团首席营运官(COO)及抖音行政总裁(CEO),这新闻瞩目在于中美贸易战重燃之际,竟有美国高级管理人员转到中国企业,但我们对于他这个决定大概不会很意外。
媒介理论大师马素・麦克鲁汉(Marshall McLuhan)说过“媒介是人的延伸”,抖音的成功,可说在某程度上代表了我们当今时候的文化与风气——问题是,这是一种值得发展的文化吗?
马素・麦克鲁汉:媒介即讯息
短促、碎片化但被浪费的时间
抖音不是第一个以短片形式运作的社交媒体平台,2013年时已有被 Twitter 收购的短片 App Vine,短片长度只限于六秒,曾在日本女高中生之间引发热潮。抖音诞生的2016年之际,全球的网络用户已经非常习惯影像化的内容与碎片化的时间。
回顾论 IG 运作的文章——我拍故我在:在 IG 年代重读班雅明与拉冈
抖音的短片一般为十五秒之内,常见的影片内容有一组动作(跳舞或运动),一段极短的叙事,或一则奇异的见闻。有技巧的创作者会在短片中铺陈一个爆发点,可以是为前几秒的故事来个大逆转(plot twist),亦可以是末段让人意想不到的笑点——只要在十五秒之内完成传统四格漫画的起、承、转、合。然而无论创作者采取哪种策略,都要在短片首两秒内就能诱发人的兴趣看下去,否则观者会滑到下一条短片了。不过很多时实情是还来不及判断一条短片是否值得看之前,发觉自己已经看完了影片了。
抖音影片短,观者的停留时间亦短,这是因为用户没有时间吗?用户有时间才会打开抖音(即使是候车或通勤一类的碎片时间),他们要短、要快,是为了节省时间好让自己可以再花费(或浪费);与其说他们太忙,不如说是网络与资讯的生态让他们对过长或严肃的内容不耐烦。另一方面,抖音的短片预设会自动重播,但因只有十五秒,若觉得影片有趣,用户亦不太介意重看多(几)次。对某段短片不感兴趣也没关系,软件中有“推荐”一栏,演算法会为用户提供她/他大概会感兴趣的相关短片,不断带来惊喜。
抖音程式中有各种视觉效果可以让创作者套用,亦备有节拍强劲的流行曲或舞曲音乐库,创作者可以轻易为自己剪接的影片配乐。出来的短片成品,都最大地填充用家的视听感官,而配乐仿佛为无意义的短片补充某种内容(或有内容的感觉)。
注意力经济下的总体战争
抖音的空前成功,实属当今当道的注意力经济(attention economy)之下的赢家。只要有手机,就不再需要《全美一叮》(America's Got Talent,另译《美国达人》)等电视节目去争取演出机会,让自己一夜成名,我们可以说传统聚光灯与镜头下的舞台已经被去中心化了。有了抖音,每个人都可以展示自己,而抖音亦刻意散播自己的用户在短时间内获得名气与金钱的新闻,在坊间甚至已有书籍教导人如何用抖音变得出名,或赚一百万美元。
要名利双收,现在看似降低了门槛,吸引更多人来追逐名利的梦想。香港就曾有抖音用户站在马路上在巴士面前跳舞,然后在短片中说自己都豁出性命了,请赞好影片。在用户之间的激烈竞争之中,创作者为求突出自己,愈发做各种极端而往往反智的行为,甚至酿成受伤甚至死亡的悲剧。
面对于陌生而多数的用户,每个创作者都想成为他人的焦点。我们应该预料到这样的平台必定有青春女生搔首弄姿,而抖音上更有为数不少不同年龄的幼女与女童,贩卖可爱以至在社会规范之下尚被容许的踏界色情意味。抖音的内容创作者都符合精神分析所论的歇斯底里(hysteria),他们禁不住要不断问:“他者到底欲望甚么?”、“我能成为他者的欲望对象吗?”、“我如何才能成为他者的欲望对象?”。而创作者之间你争我夺,想要占有用户的有限观览时间,这让抖音成为一种万人对万人的总体战。
Facebook 与 Twitter 上有不时会流行各种“挑战”,这在抖音平台上成为重要的社交与沟通方式,用户之间认为接受了抖音的挑战,就应该在平台抖音发布影片(而不是转到 Facebook 或 Twitter),这有助提高抖音用户的忠诚度。
例如2018年曾极为流行一个名为“Karma is a b**ch”挑战:创作者使用同一段配乐,展示自己如何从居家、刚睡醒的平凡与土气样子,一秒换装成为火力全开、漂亮醒目的打扮。
在不知道如何成为他人欲望的焦虑之下,各种的“挑战”固然为创作者开了方便之门以制作内容,亦能使自己可以融入抖音大社群之中。然而这些“挑战”却是于后现代大行其道的空洞能指(empty signifier),它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却在某段时间与场合之中成为众人所追逐与欲望的符号,而这种符号可以不换替换。
论过抖音的创作者之后,下篇文章中,我们将从抖音观览用户的面向来谈,再反思抖音时代给予我们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
下载《香港01》App ,按“+”号加入《哲学》抢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