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的虚幻世界:读周保松《小王子的领悟》
我只在年青时读过《小王子》一次,当时觉得此书十分造作,我一点领悟也得不到,不喜欢,以后亦没有给它第二次机会,这负面的观感保留至今。早阵子终于重读了《小王子》,读的是嘉芙莲.伍德丝(Katherine Woods)的英译(当年读的是中译,但没留意是谁翻译的);依然是不喜欢,甚至是比从前更不喜欢。
去年暑假期间,收到周保松从香港寄赠的新著《小王子的领悟》,题字是“伟雄兄闲读”。朋友这么有心千里寄来的著作,而且是一本很快可以读完的小书,我又不是没有空闲时间,应该立刻拜读;可是,将这本书放上书架后,我便一直没有动过它,因为我认为应该先重读《小王子》,但我却提不起劲那样做。我只在年青时读过《小王子》一次,当时觉得此书十分造作,我一点领悟也得不到,不喜欢,以后亦没有给它第二次机会,这负面的观感保留至今。早阵子终于重读了《小王子》,读的是嘉芙莲.伍德丝(Katherine Woods)的英译(当年读的是中译,但没留意是谁翻译的);依然是不喜欢,甚至是比从前更不喜欢。然而,我还是读了《小王子的领悟》,而且读后决定写一篇文章,但这篇严格上不算是书评,因为我的目的不是评价《小王子的领悟》,而是透过讨论这本书的内容来说明为何我这么不喜欢《小王子》。
纽西兰哲学家安妮特.贝尔雅(Annette Baier)在〈如何失去朋友:一些简单的方法〉一文这样写:“除非你打算写一篇吹捧的短评或推介,而不是有批判性的评论,给朋友的著作写书评是十分不智的,即使你相信假如易地而处,你会接受那位朋友(或以前的朋友)写的有批判性的书评。”〔注一〕贝尔雅说的不无道理,但当然也有例外;无论如何,我写的这篇既然不算是书评,大概不必忧虑贝尔雅说的;况且周保松气量恢宏,就算他视我这篇为负评,相信也能客观地考量我的论点。另一方面,我没期望能藉这篇文章说服周保松改变他对《小王子》的看法,因为我们对《小王子》的不同评价很可能是源于世界观上的根本分别。
像《小王子》这样的寓言式著作,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解读;我基本上同意周保松的诠释,并欣赏他写得清晰简洁而生动有趣,其实,正因为这样,他这本书才可以帮助我表达对《小王子》的不满。可以讨论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但以下我只集中解释最令我不喜欢《小王子》的三大点。
〔注一〕 Annette Baier, Reflections on How We Liv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p.235.
〔注二〕 这个研究结论得到很多心理学实验支持,可参看以下短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hLubgpY2_w。
〔注三〕 关于爱与爱的理由两者的关系,美国哲学家哈里.法兰克福 (Harry Frankfurt) 在 The Reasons of Love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4) 有不少洞见和精到的分析,尤其值得参考的是第二章。
〔注四〕 网志《译者之言》有一篇文章讨论“apprivoiser”的中译,值得参考:http://victranslates.blogspot.com/2016/06/blog-post_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