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卫哈维:读懂资本社会,你的现代病就能好一半

撰文: 转载
出版:更新:

2017,我们,病入膏肓的现代人。二十年前我们刚刚开始用大宝(因物美价廉而红极一时的国产护肤品牌),二十年后大部分城市年轻姑娘的梳妆台上已经变成了至少十瓶起的各种精华、水、乳、霜。二十年前我们穿一双鞋能跑能跳能走天下,二十年后我们散步/滑板/跑步/训练都得各有两双。二十年前一个季度两三件衣服也没挨著冻,二十年后我们囤积了一个百分之八十的衣物不会见光的衣柜。

 

支撑旺盛消费背后的动力,很难说是真正的经济发展和人民富足,一个精巧的结构不断促动著人产生更多的欲望,提前消费更多的欲望,然后进一步贬值的劳动和未来时间来偿还——不用说,你也能看到各种花呗、还呗、白条、借贷漫天飞舞的广告。

 

“花今天还没挣到的钱,买自己根本不需要的东西,来取悦那些你根本不喜欢的人。”

 

我们愈是病入膏肓,资本就愈是有利可图

 

最近听的英文播客里,一个讲理财和自由的博主Money Mustache和Tim Ferris的对话中也说道:China is 10 times more materialistic than US(中国比美国更物质主义10倍)。

 

身处其中,我们无法幸免于难。以前谈论诗歌、哲学和人文情怀的豆瓣首页,都被化妆品、美食、八卦和猫攻陷的时候,我们很难再抱持一种瓦尔登湖式的超越态度。我们每一个人,都身处在人类社会上最大的一次消费主义浪潮里,资本、时尚和广告的共同作用,每一次双十一,我们都像是没有明天一样狂欢。

 

资本希望我们得病,越是病入膏肓,资本就越有利可图。资本从不关心个体的幸福、健康,资本从不希望你能自由、满足甚至自我实现。它需要个体变得贫穷、无力,被迫出卖更长的劳动时间,领取更低的劳动薪资,而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的所有不满,和痛苦,只能通过进一步的购买来发泄。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喜乐、价值和自我实现,从来不在考量范围内。你工作,你消费,你借贷,不断迴圈,非常完美。

 

一个人读懂自己所处世界的游戏规则,未必有能力改变它。但真正读懂那些矛盾和问题的根源,人会开始变得理性一些,有觉察一些:知道自己在玩的是什么游戏,即使不能设计游戏规则,但总不会被玩得只剩底裤了,还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资本社会的17个矛盾》:资本主义的丧钟已敲响

 

这是我认为当下,对每一个普通人而言,读大卫哈维,以及重新理解马克思的重大意义所在。《资本社会的17个矛盾》这本书,2016年10月简体中文版出版,当时国内人文先锋广州方所书店和苏州诚品书店都大力推广。在中国知识界引发的反响却远远不如两年以前汤玛斯.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需要提示的是,大卫哈维是著名左派,而目前主流经济学的教育和观点,清一色新自由主义—— 历史原因,左的苦我们吃的够了,而现在,我们在庆祝市场、消费和自由的路上才刚刚开始呢。

 

在这本书里,大卫哈维用17个矛盾,振聋发聩地向全世界说明:资本主义制度为什么是不能持续的,失败的。每一个矛盾,都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缺陷,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事实上,本国正是大卫哈维多次引用的重要材料)。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这17个矛盾:

 

资本主义的七个根本矛盾:

 

1、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矛盾——资本主义下的房屋供给,已经从追求使用价值为主,变为以追求交换价值为主。这个不用解释了,看看房价,都懂了。08年金融危机的本质,也就是房屋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矛盾最终不可调和而产生。

 

2、劳动的社会价值与它的货币表现形式——我们通过货币来衡量劳动的价值,货币把社会价值的非物质性隐藏在它的物质形态后面。而货币本身成为一种商品,并可以用数位代表的时候,货币体系便出现了一种严重的矛盾:劳动价值可能毫无增加,而货币可以无限创造和积累。货币成为了一种社会权利,渴求货币本身成了一种目的,而这扭曲了单纯促进交易所需的货币的简洁供需关系。(人类追求无意义的货币,却忘记了其背后有意义的使用价值)。

 

3、私人财产与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用房屋为例,资本主义国家以各种手段(从积极提供补助到宣传自置居所的梦想),有系统地促进越来越多的人拥有房屋。一方面为了确保房市持续增长,另一方面也是巩固人们对资本主义方式的支援。美国的做法,也就成为了导致次贷危机的主要因素。一种可能的做法,是重新建立对“公有资源”的关注,货币和信贷都应该成为以民主化方式管理的公有资源。

 

4、私人占有与公共财富——基于剥夺(dispossession)的经济运作,是资本主义核心的根基。这种剥夺行为,支持私人(包括公司)占有大部分的公共财富,积累大量的私人财产。例如,银行家原则上不关心银行的盈利和奖金从何而来,银行放款给压榨租户的房东,或是向顾客说要离谱高价的商人、欺骗顾客的信用卡和电话公司、非法没收房贷户房屋的公司。波兰尼的著作《巨变:当代政治和经济的起源》(这本书之后我也会写)指出,劳动、土地和货币这三种东西的市场,对于资本的运作和价值的生产是不可或缺的。漫长惨痛的历史,就是劳动、土地和货币完成其商品化的过程。从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劳动者被迫离开其土地,成为资本可以自由剥削的“受薪”工人。今天,剥夺的政治政策仍然导致大量人口正在失去土地、水和自然资源的使用权,也激起了全球大规模的反抗。

 

5、资本与劳动——劳动力商品化,社会劳动(我们为他人劳动)异化为了我们为钱而劳动。资方以此为基础,建立他们主宰其他阶级的社会权利。劳动者陷入了这样的处境:除了借由工作不断创造条件让别人主宰自己外,他们别无可为。这就是资本统治下的,劳动者的自由。(闻者伤心,见者落泪的真相。春节后各种招聘跳槽网站狂投广告,哈哈哈)

 

6、资本是一种过程还是一种东西——资本在某个时刻以货币的形式出现,在另一个时刻则是一堆生产工具(包括土地和资源),又或者是一群走过工厂大门的工人。在工厂之中,资本涉入具体的劳动和商品的制造;潜在和尚未实现的价值(社会劳动)及剩余价值包含在商品之中。商品出售时,资本再次回到它的货币形式。在这种持续的流动中,过程与东西互为依赖。

 

7、生产与实现的统一 —— 工人作为商品的购买者,对市场来说是重要的。但工人作为其商品(劳动力)的卖方,则受制于资本主义社会尽可能压低工资的倾向。还有一个矛盾:资本主义产能全力开动的时候,通常就是生产过剩的时候;因为产能运用受到限制,并非只是价值的生产,还有价值的实现。但是,商品的销售,商品资本的实现,不是受制于一般社会的消费者需求,而是受限于绝大多数人总是贫穷且必须总是贫穷的那种社会的消费者需求。(总需求不足,对资本的持续积累构成了严重障碍。)

 

变化的七个矛盾:

 

1、技术、工作和人的可抛性—— 在AI逐步取代人类,大规模失业即将到来的今天,这个矛盾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显得更加深刻了。全球资本体制已经走到了吸收劳动力的最后阶段,如此巨幅的全球劳动力扩张,未来将不可能再发生。当大规模的人类再也没有工作可做的时候,那些闲置和多余的人应该如何生活?(最近的两个论点,伊隆.马斯克(Elon Musk)认为政府应该给民众发钱,比尔·盖茨认为应该向机器人征税)

 

2、分工 —— 分工是资本运作的一个根本特征。而资本想做的,不是消灭技能本身,而是消灭可独占的技能。新技能(比如程式设计)变得重要时,资本想做的可能不是消灭它(虽然最终可以用人工智慧消灭),而是通过大量提供培训机会,防止这种技能被某些劳动者独占。而在高度分工的场景里,工人们几乎不可能发展出成为自己命运主人的意识。

 

但分工的矛盾背后,蕴藏著一种可能性。技术变革洪流的影响下,分工方式的快速演化将需要灵活有适应力和受过某种程度教育的劳动力。悲惨、可弃的备用劳动人口,必须以绝对可配合各种劳动要求的人代替之。局部发展、只能承担一种专门社会职能的个人,必须以全面发展、可交替发挥各种社会职能的个人代替之。

 

3、垄断与竞争——集中与分散,阿里吉(Giovanni Arrighi)指出,资本在两个极端之间游移,一端是不受监管的竞争,另一端是垄断和寡头垄断造成的权力过度集中的状态。国家权力之手,与资本之手的结合。充分竞争的人人受益的市场,只是一个梦幻。

 

4、不均衡的地域发展和空间生产—— 资本致力于塑造地域奇观,只要看看我们建立的新城市、新高楼,就可见端倪。而国家权力采取的政治行动的明确形式,以及空间和实践之中的资本积累的分子过程。地域逻辑与资本主义逻辑之间的辩证,在此完全展现。

 

5、收入与财富的不平等——社会总价值流向资本家阶级的比例必须足够大,以便成就两件事:使资本家轻松享有配得上有闲阶级的消费条件,借此激励他们;为资本家提充裕的剩余,以维持资本的经济引擎有力、顺畅地运作和扩张。潜伏在每一个资本家心中的浮士德难题(个人享受与再投资之间的矛盾),只能靠生产和占有可观的剩余来解决。资本总是必须牺牲劳动者,占有高的不成比例的剩余。这是资本维持自身再生产的唯一方法。

 

6、社会再生产——资本完全不关心劳动者的贫困与否,劳动者只能靠自己的进取心和创造力,以资本提供的微薄薪资为基础,在生物、心理和文化层面再造自己。劳动者一般会顺从,因为他们别无选择。因此,教育也开始成为一门大生意。这就是“人力资本”,劳动者必须不断投入和再生产自己,而如果一个劳动者只能得到较低的薪水,往往被认为是劳动者自己的过错。

 

7、自由与控制——马克思认为,我们必须推翻信奉个人主义的资产阶级有关财富和价值的观念,一边解放潜藏在我们周遭的人类的创造潜力,造就人类的集体富有。戴卓尔有过类似描述:“创造财富没有错,纯粹贪财才是错。”

 

资本社会容不下既不生产也不消费的真正闲暇

 

最后,是资本的三个最危险的矛盾,我将多花一点笔墨,来描述这三个最危险的矛盾,如何影响我们当下的生活:

 

1、无止境的复合增长——资本总是追求增长,而且是无止境的复合增长。无数成功学书籍都说,复利是人类的第八大奇迹,那么,复合增长究竟从何而来?过去两个世纪的人口增长和科技发展,造就了资本的指数型增长,而目前除了非洲、东南亚等国家以外,大部分全球国家人口已经进入负增长状态,那么资本是否可能过渡至S型轨迹,达到资本主义经济体的零增长稳定状态?资本一心追求利润,如果期末产出没有大于期初的投入,如果回到零增长状态,资本主义的丧钟便会响起。
想想最终消费和资本实现可能遇到的极限。资本适应符合增长的方式之一,是根本改变最终消费的性质、形态、类型和品质。(这个过程受助于人口增长)。经济上的极限取决于有效的总需求(约等于薪资加上资产阶级的可支配所得)。资本不断促进人们更换商品,以创造需求,促进消费。而也许,今天已经有很多人开始感觉到,买东西并没有什么意思了。

 

2、资本与自然界的关系——环境问题已经是不容忽视的真相。而全球设立碳排放交易的行为,除了让对冲基金赚到更多钱以外,对实际碳排量没有任何作用。自然界、环境还能承受多少增长带来的恶果?

 

3、人性的反叛:普遍的异化——人越来越不像人,人只是生产工具、劳动力。异化,在法律上指“将产权转让给别人”,在心理状态上,异化的感觉是自己实际或感觉被压迫或被剥削,因而感到愤怒和充满敌意的状态。根本问题在于,工作,在多大程度上丰富或牺牲了当事人的个体存在。技术的暴力在于它切断人与世界感觉互动的方式。“否定人类感性的一种压迫”,它不允许温柔的同情。自然被当做工具对待,人也被当做工具对待。

 

允许越来越多的人有空去追求自我实现,对资本来说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利于资本继续稳当地在职场和市场控制劳动者。资本主义经济理性容不下既不生产也不消费商业财富的真正闲暇,它不给受雇者闲暇,不是因为客观上必须如此,而是因为它的源起逻辑使然:工资的设定,必须以诱使工作者尽最大努力为原则。
广告和资本主义让人们相信,你就是你所购买的东西,使个体相信,他们所获得供应的商品和服务,足够补偿他们为此而付出的所有牺牲,相信消费构成个人幸福并让人与众不同。而人之为人的幸福和实现,似乎已经渐行渐远。

 

仍要还卡债,但也要通过知识获得解放

 

简单地写了写十七个矛盾,也是为大家提供一种观察的角度,去理解我们当下所处的世界,和我们的生活究竟在发生著怎样的变化。明天醒来,我们仍然认真工作,仍然要偿还上一个月的信用卡,下一个月的房贷。但我希望,在这篇文章,这些思考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可能性——一种更深度地关切自己的幸福,和作为人的价值的可能性。当系统不为个体的幸福和快乐负责时,任何一个理性的,有判断力的人,都应该重新思考,我是否有某种新的可能性,来度过我的人生?

 

人,生如蝼蚁,我们可能无意义地攀爬,寅吃卯粮。也可能想要变成一只老鹰,在一个高度上看清楚这个世界,看清楚自己一生何去何从。

 

最后还是用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吧:

 

通过知识获得解放。
 

(本文原刊登在《知乎》专栏,原题为《读大卫哈维:读懂资本社会,你的现代病就能好一半》,作者为学霸猫;01哲学授权编辑并转载,原文链接为:https://zhuanlan.zhihu.com/p/25439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