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里尼|《八部半8½》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
1920年今日,意大利国宝级导演费德里柯・费里尼(Federico Fellini)于港都雷米尼(Rimini)出生。费里尼是上世纪享誉国际的导演,代表作包括《大路》(La Strada)、《甜蜜生活》(La Dolce Vita)、《八部半》(Otto e Mezzo)和《想当年》(Amarcord)等,这几部重要作品可谓欧洲作者电影的里程碑。而因其作品如同变魔术般交织回忆、梦境与狂想,费里尼有“电影魔术师”的美誉, 费里尼(Felliniesque)也成为丰富想像力的同义词。今日就和大家介绍费里尼颠覆之作《八部半》(8½),以及荣格学说对此作的影响。
费里尼的第八部半作品
讲述《八部半》的故事之前,先讲解“八部半”这个奇怪的片名。费导最佳拍档,编剧费雷亚诺(Ennio Flaiano)曾经提议电影名为《迷惑的女人》(La bella confusione),幸好最后否决了。所谓“八部半”就是费里尼当时的作品总数:费导已拍过六部长片,还有与拉图亚达(Alberto Lattuada)合导的《卖艺春秋》和两部短片(这三部各计二分之一部),最后加上正在拍摄的本片,合计拍摄了“八部半”电影。
这片名暗示了导演的自我指涉,而这正好也是电影的主题。《八部半》就是关于一个受困于创作瓶颈的导演的故事。故事的男主角,基多(Guido Anselmi,由马斯楚安尼饰)是意大利著名导演,就连黑西装和帽子的服装打扮也跟费里尼一模一样,处处指涉费里尼自身。基多正在筹备拍摄一部牵涉他个人回忆的科幻片,但却苦无灵感,而且精神疲惫,于是到了一个温泉度假旅馆疗养,故事大部分时间就围绕这旅馆铺展。遭逢创作瓶颈之余,基多同时遇上婚姻危机,而他生命中的女人,诸如母亲、妻子、情妇、妓女和幻想的女神在他的现实与梦境中缠绕。
反荷里活的梦与回忆逻辑
有时电影呈现基多的童年回忆:例如小基多和同学在海滩遇上身材肥大的妓女沙拉姬拉(La Saraghina),继而被神父惩罚的段落。有时电影肆意暴露基多的狂想:例如著名的“妻妾成群”的一场戏,他生命中所有女人在他童年住所中聚首一堂。《八部半》的叙事逻辑就是梦与回忆的逻辑,这完全违反了荷里活电影的叙事方式。电影在温泉旅馆的现实、白日梦、回忆、恶梦之间跳跃,一串串松散的影像就连接成一个结构严谨的叙述。
《八部半》的著名开场就是基多的恶梦:他的车子被困在隧道,前方是没有尽头的车龙。周围的车内坐著不同陌生人。基多试图挣扎逃离车外,然后突然飞翔于天际间,最后被一名男子以系在他脚上的绳拉回到地面。这个梦境具象地呈现了创作人逃离困境的欲望,影响无数创作人。顺带一提,美国另类摇滚乐队 R.E.M. 名曲〈Everybody Hurts〉的音乐录像就明显挪用了《八部半》中塞车的意象。〈Everybody Hurts〉是一首煽情的软式摇滚(soft rock)慢歌,在音乐录像中,乐队成员困在堵车的公路,然后镜头就移向公路上沉默的众人,字幕呈现出他们的思绪。
荣格心理学的影响
前文提到《八部半》的叙事大量发掘梦境与幻想。根据费里尼自述,就在开拍此片之际,他确实经历了创作上的危机,甚至打算写信寄给制片放弃拍摄计划。但后来在开镜酒会中,他突然意识到要将自己的困惑转化为影片的核心主题,将一个不知道如何再拍片的导演的故事拍摄出来,结果竟促成了想像力爆发的电影。费里尼之所以会意识到需要发掘自己的创作人恶梦,在个人幻想世界驰骋,乃是受荣格学说的启发。
在《费里尼论费里尼》(Fellini on Fellini)一书中,费导这样说明荣格对他的启迪:“我因此能以更勇敢的方式⋯⋯发掘各种被埋在恐惧、无意识及被忽略的伤口底下的事物。我最崇拜荣格之处,就在于他在科学与魔术之间、理性与梦幻之间,找到了一个汇合点。”阅读荣格著作,使费里尼肯定自身的梦境与幻想是进入想像世界一途:即是人类共有的集体无意识。荣格将符号视作集体无意识的原型意象,这为费里尼缤纷的梦境世界提供了理论基础。我们观赏《八部半》,也是和导演的无意识领域沟通。
延伸阅读——电影就不过是个老妓女:费里尼的猫与“美好生活”|于千
_________________
下载《香港01》App ,按“+”号加入《哲学》抢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