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思光:百家出入心无碍 (09/03)
劳思光先生于1927年9月3日出生在湖南长沙,本名荣玮,号韦斋,思光是先生的笔名。他是近代继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三位大儒后最重要的华人哲学家,至于他是否与三大儒一样归入新儒家学派,现今学界仍存有争议;劳先生于北京大学毕业后,曾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超过20年,等台湾戒严解除后,先生又任教于台湾国立清华大学、华梵大学等。超过五十年的学术生涯使得劳先生培养了无数哲学界的英才,而在作品方便则有《新编中国哲学史》、《存在主义哲学》、《当代西方思想的困局》等,其中《新编中国哲学史》一书,首创“基源问题研究法”作为中国哲学的一大研究方向,影响深远,至今仍是大学哲学系的必读课本。
劳思光先生之基源问题研究法,是基于对前人胡适以及冯友兰的两种哲学史路路径的改造。劳先生认为,这两位前辈的哲学史方法要么只有历史,没有哲学;要么就是以偏盖全,以单一哲学思想解释不同哲学体系的发展。所以劳先生认为,应该将不同的哲学体系区分开来,再单独就某一哲学体系作出基源问题的探究,特别是中国哲学,劳先生认为尤为需要这种哲学史方法论。
此外,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一定具有理论体系的基源问题,因此若要研究某哲学体系的历史和发展,一定要首先牢牢把握住该体系之基源问题。而在寻找基源问题的过程中,必须兼顾该哲学体系中包含的个别理论。以中国哲学为例,劳先生认为儒家所处理的基源问题就是“道德”,是要提出“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圣人”这类问题,其全部哲学思想都在尝试回答道德的问题;而道家的基源问题就是“自由”,“如何做一个自由的人”就是我们研究老庄哲学发展的关键;至于墨家、法家、名家等,先生也以“经济问题”、“刑法问题”、“逻辑问题”等逐一应对,这点研究法可谓创发极大。
思光先生学贯中西,尤其长于中国哲学史及现当代西方哲学、比较哲学,足可谓是华语哲学界的泰斗人物。而就辈分来说,小编的老师,浸会大学哲学系的吴有能教授是劳思光的直传弟子,所以小编也算是劳先生的徒孙。只是我的这位“师爷”逝世太早,但纵观其一生的哲学成就,足以印证了当初劳先生为比较哲学所题的一句诗。
诗谓:“百家出入心无碍,一海东西理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