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 Besson专访】洛比桑:科幻电影象征未来 不走Marvel寻常路

撰文: 一条
出版:更新:

这部科幻片叫《星际特工:千星之城》(Valerian and the City of a Thousand Planets ),去年在美国上映,一片盛赞。影片由法国导演洛比桑(Luc Besson)执导,筹备20年,耗资约17.7亿港元,是法国电影史上最贵的电影。

 

影片改编自法国的一部著名漫画,洛比桑从10岁起就追看,是铁杆粉丝,如今搬上大荧幕,算是圆了他童年的一个梦想。每一个看过预告片的人,都会被影片的画风惊艳:迷幻、诗意、鲜艳,勾勒出洛比桑对700年后未来世界的想像。

Luc Besson(洛比桑)小档案:
1959年,洛比桑出生于巴黎。小时候,他常常呆在海边,梦想是成为一名潜水员。
1988年,他拍了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电影——《夜海倾情》(《The Big Blue》)。
1994年,《这个杀手不太冷》(Léon: The Professional)上映。这部充满艺术气息的商业片令洛比桑的名字家喻户晓。在中国,这部电影人气非常高。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4,位列总排名第3位。
1997年,洛比桑拍《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这部充满想像力的影片,几乎重新定义了科幻电影。但洛比桑却认为这部电影“生不逢时”,只有180个特效镜头,技术非常原始。而一年之后,数码科技时代来临,“如果再等一年,我的电影就能用上各种技术了。”
2014年,他请来施嘉莉祖安逊(Scarlett Johansson)拍摄《超能煞姬》(LUCY),影片脑洞大开,探索人类脑部的潜力,成为那一年最具话题性的科幻电影。

洛比桑就是这样一位导演:既有法国人的诗意浪漫,却又不会故作深沉;他不排斥商业大片,却游离于荷里活,自成一派。他擅长各式各样的电影类型,却对科幻电影情有独钟。

 

科幻电影《星际特工:千星之城》,正是洛比桑的最爱。

 

这部电影改编自法国漫画《Valerian and Laureline》,漫画原著甚至曾经影响过《星球大战》,堪称太空科幻的鼻祖。这部漫画在法国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西游记》,美国的“漫威宇宙”,从1967年开始在杂志上连载,一直到2010年才完结。

(《星际特工:千星之城》官方Facebook)

洛比桑正是这部漫画的铁杆粉丝。他从10岁就开始看,每周都迫不期待等著漫画更新,还把女主角Laureline视为“初恋”。他很早就想拍Laureline的故事,但在看完《阿凡达》之后,他受到了刺激,觉得自己的剧本不够好,又开始重新写剧本。

 

影片设定在28世纪。太空中的两名特工,相当于《史密夫决战史密妻》中的史密斯夫妇,穿梭于星际之间,执行任务,他们分别由两位年轻演员Dane DeHaan和Cara Delevingne饰演。

 

▼▼按图放大更多《星际特工:千星之城》剧照▼▼

+17

演员并不是最费钱的,特效才是。影片里有200多个外星人,构建了一个多种族共存的世界。洛比桑花了一年时间,从世界各地搜罗了5000多张设计图。

 

全片总计有2700个特效镜头,为了达到这种特效,洛比桑找来曾经操刀过《阿凡达》的Weta Digital电影数位特效公司、《星球大战》的Industrial Light & Magic特效公司、《权力游戏》背后的Rodeo FX特效公司,三家全球顶级特效公司联合制作,这也是历史上的第一次。

 

▼▼2700个特效镜头、5000多张设计图下200多个外星人的世界▼▼

+5

洛比桑说这部电影融合了《第五元素》、《银河守护队》(Guardians of the Galaxy)、《潜行凶间》(Inception),这些经典电影的元素。

 

他对科幻电影充满兴趣,是因为它象征著未来,可以天马行空地去创造一切事物。在他眼中,未来应该是有趣的。

【本文获“一条”授权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