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发烧友︱80元一盒转手卖到上千元 台湾“中卫”掀起香港炒风
“靓色口罩”成为疫情下独特的“产业链”,一片片口罩透过网络在“发烧友”之间传递。《香港01》发现,本港Facebook、WhatsApp上的口罩交易(交换)群组多如牛毛;香港一些口罩爱好者,还会透过邮递方式与台湾人或内地人互相交换口罩。
另一方面,网上平台交易口罩也问题频出——一些口罩被炒卖到原价的几十倍;有的口罩由于价格昂贵,被分装成单片来买卖,存在卫生疑虑;口罩纠纷、骗案亦层出不穷,跨境口罩交易(交换)甚至可能触法。
▼ Facebook上的口罩交易(交换)至今相当活跃
现时在香港,购买“靓色”口罩的渠道主要有三:第一,向本港品牌预订或现场购买;第二,从海外订购;第三,在网上交易平台和群组,从一些与海外经销商对接的口罩卖家,或其他口罩买家手中购得口罩。
第三种渠道,也就是“口罩发烧友”们的乐园。一方面,许多口罩爱好者并不拥有自行从海外购买“靓色”口罩的渠道,透过二手交易才能买到稀有的款式,且由于价格浮动,有时并不需要高昂的花费。另一方面,部分成员本来只是口罩爱好者,但透过低买高卖赚取价差,形成了明确的收益模式。此外,发烧友之间会讨论收藏口罩的成果、心得,甚至与口罩“同好”建立私交。
▼ 台湾FamilyMart推出Pokemon口罩:开售当日卖完 转卖价格翻6成
本港网上口罩炒卖市场中,最受欢迎的是台湾“中卫”品牌的口罩,该品牌许多款式都一度被炒到天价。2020年6月到9月,一盒原价300新台币(约合83港元)的“中卫”单色系口罩,在香港的二手交易平台动辄卖到上千港元;有的绝版口罩甚至一片就近百港元。
之所以这么贵,是因为这些口罩在台湾已经被炒过几轮,到港后的炒作空间反而相对有限。虽然台湾法律明令禁止个人私下炒卖医用口罩等医疗器械,但仍然可见到一些台湾人将口罩包装盒的“医疗”等字样打格后放上网兜售,且私密社团、群组中的地下交易也难以受到规管。
▼ 台湾“中卫”口罩在两岸三地炒出天价 台湾甚至贵过本港?
然而,中卫口罩在香港的行情,也随著台湾的政策调整而发生变化。自9月24日起,台湾新制造的医用口罩必须加盖“Made In Taiwan”和“MD”(意指医疗器械)的“双钢印”,无双钢印的口罩在12月24日起将不得贩售。新规推出后,无“双钢印”的口罩价格大幅回落。据传一些厂家将囤积在仓库的无“双钢印”口罩销往海外,来缓解库存压力。
10月起,香港市场上“中卫”等品牌的台制彩色口罩开始降价。惟这些口罩在台湾仍然抢手,所以在台价钱仍然被炒到很高,造成一个特殊的现象——多款台制口罩在香港的市价,远低于在台湾的炒卖价钱。
▼ 网上口罩骗案频发 分装交易卫生存疑
网上平台交易(交换)口罩的方式,包括面交、邮递两种。前者是约定在地铁站等特定地点见面,银货(货货)两讫,而后者一般是买家先付款,卖家再透过信封、邮包或速递寄出货物(交换则是各自向对方寄货)。部分卖家则是要求买家先付款预购,待有货时寄出。
不过,透过邮寄方式交易的风险较高,一些卖家收到货款后拖延交货的事件陆续曝光,不时有苦主分享遭骗财的经历。至于邮寄交换口罩,也有人将口罩寄给对方后却收不到下文。二手交易平台Carousell也特别在网站发布提示,要用户留意近期频繁发生的口罩骗案。
▼ 台湾发烧友评鉴 市面最稀有的12款中卫口罩(2020年11月)
另外,有的口罩价格昂贵或数量稀少,加之爱好者“求有不求多”的心态,于是,一盒口罩会被分装在许多胶袋中单独出售。不论分装用的胶袋是否洁净,分装过程也有机会污染口罩,甚至可能成为细菌病毒的媒介。
跨境交换、交易口罩更可能游走法律边缘。内地法律就禁止未获许可的口罩上网贩售;台湾也明文规定,进口医用口罩需取得输入许可及医疗器材许可证,并需办理输入查验,邮包亦然,否则口罩将被退运或交由海关销毁。
相关阅读:口罩发烧友︱港人爱台湾“靓色” Hermes、Tiffany出品都有得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