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委会“提醒”台生这件事 两岸将进入自求多福时代吗?

撰文: 伍逸豪
出版:更新:

台湾大选过后的两岸关系,随着蔡英文的胜选连任,进入一种难以捉摸的诡谲状态。两岸官方都宣称政策方向基本不变,却在极其敏感之处进行角力,也让两岸民间交流蒙上一层阴影,不确定性大增。

台陆委会于大选过后,在其fb发文指美欧等“先进国家大学为抵制陆方透过留学陆生窃盗高阶科技,已提高对陆生入学审核”,因此呼吁台生要审慎评估赴陆就学的风险。(Facebook@台湾大陆委员会)

例如就在选后三天,1月14日台湾陆委会在其Facebook发了一则短文,引起长期关心两岸事务人士的注意。文章称,中共近年扩大对台湾青年工作,积极招揽台湾学生赴陆就学。但台陆委会认为“台生西进”是一种被中共营造出来的“假象”,原因在于中美贸易冲突之下,大陆就业情势严峻,且陆方“监控校园学校师生情形日益严重”,因此“近期各先进国家大学为抵制陆方透过留学陆生偷窃高阶科技,已提高对陆生入学审核”。

在以上的前提之下,台陆委会对于有意赴陆求学的台生做出“善意提醒”:“台生经由中国大陆转进美欧的难度反而提高,这些都是陆方刻意掩盖的风险”,“建议青年学生考虑赴陆发展前,宜多了解相关资讯,审慎评估风险,以保障自身权益”。

如果将台陆委会这段“善意提醒”,再用白话一点的方式来理解,亦即台湾官方向有意西进求学的台生喊话:“中国大陆现在很危险的,而且发展没有你们想像来得那么好,连美欧都在抵制陆生了,你们还要过去做什么?”

台湾官方或许本于职责,就其专业评估向台湾学生提出风险所在,但必然会对有意前往大陆求学的台生带来停损的效应。事实上,根据多维新闻掌握到的消息,今(2020)年度透过“香港试点”报考大陆研究所的台湾学生,确实受到香港反修例运动的影响,与过往相比,报考人数和意愿有了明显的下降。如今,台湾官方再度出此“提醒”,肯定会造成更大的寒蝉效应,台湾学生必然产生更多的担忧和顾虑。

在台湾《反渗透法》正式公告实施当天,蔡英文在总统府发表“敞厅谈话”,重申《反渗透法》不是反交流,而且违法的构成要件非常严谨,只要不是受到中国大陆政府指示、委托或资助,违法提供政治献金、违法从事竞选活动、违法进行游说、破坏集会游行和妨碍选举,都属于正常交流,不会受到影响。(台湾总统府提供)

事实上,这并非蔡英文政府首次对两岸民间交流做出“善意提醒”。此前有台湾青年到大陆担任社区主任助理,台湾官方数度发出新闻稿,指这些台人因违反《两岸条例》而遭开罚或移送强制执行。新闻稿称,陆方的目的是拉拢台人作为统战宣传广告牌,呼吁台人尽速停止相关职务,“坚守台湾自由、民主价值,共同维护台湾利益与安全”。除此之外,几项两岸民间合作的交流培训活动,以及寒暑假实习交流,都由于台湾官方或媒体的“质疑”,最终只能踩了煞车,或者致使已经报名的学生选择退出。

去年台湾内政部针对赴大陆担任社区主任助理的33名台籍人士罚款新台币10万元。图为在厦门担任社区主任助理的台湾人合影。(中央社)

问题在于,蔡英文在1月11日晚间胜选的国际记者会上,才针对未来四年的两岸互动提出“和平、对等、民主、对话”的八字箴言。尽管她挟着817万台湾民意强调“民主的台湾、民选的政府,不会屈服于威胁恫吓”,但用同样的逻辑来看随后台湾陆委会的“善意提醒”,对于有意前往大陆求学的台湾人来说,会不会也是一种“威胁恫吓”呢?套句蔡英文的话,“两岸的相互尊重及良性互动,才符合彼此人民的利益与期待”,那么包含求学、工作、生活等等,两岸的民间交流,不也是一种“良性互动”的过程吗?

与此同时,选前备受在陆台人质疑的《反渗透法》,在民进党力推下毫无悬念地三读通过了,而蔡英文的大胜,某种程度上也能解读为台湾多数选民对于这部法案的授权。就在台陆委会向台生发出“提醒”后,1月15日台总统府也正式公告实施《反渗透法》,蔡英文为了安抚民心,特别发表“敞厅谈话”,强调“《反渗透法》不是反交流”,“正常交流,不会受到影响”。

连任后的蔡英文政府,应该在自身的价值追求之外,更进一步将心比心,理解夹处在两岸政局缝隙中的民间交流,特别是管理与开放的尺度如何拿捏,才不致于让有意赴大陆寻求发展机会的台湾人感到无所适从。如果一手靠着官方各种“善意提醒”,或是未来随时可能祭出的《反渗透法》大旗,另一手则靠着言语重申“不是反交流”,在现实上还是可能让台湾民众在两岸交流面前望而却步,有可能进入“自求多福”的时代,这应该不是蔡英文口中“让两岸人民拉近距离、互惠互利”的原意和初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