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台湾大选.观察】国台办的“四大不变”

撰文: 郭雪筠
出版:更新:

11日,蔡英文以台湾选举史上最高票当选总统:817万,这数字公布的当天跌破太多媒体人眼镜,也让大陆网友炸开了锅。选举结果公布的那天晚上,大陆媒体以“蔡英文成功连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推出新闻,但底下的留言区块中,不少微博网民跳出来“补充内容”──何止连任,800多万台湾民意,破天荒的历史纪录。

更有甚者,则冲去国台办微博底下留言,其中不乏“过去十多年对台政策失败”、“三十一条惠台政策应结束”等情绪性留言,国台办微博留言区一度关闭。而不消几小时后,大陆自媒体陆续推出了这样的文章:“为何台湾离大陆越来越远”、“蔡英文连任,台湾经济将自寻苦果”等。太多大陆网民表示,和平统一时代结束,这样的情绪纵使中共想“删微博了事”恐也于事无补。

11日晚上,蔡英文在台北竞总外和民进党副总统候选人赖清德(左)、现任副总统陈建 仁(右)一起向全台支持者致意,感谢选民相挺。(中央社)

大陆对台政策会否改变?两岸经贸协议(ECFA)能持续吗?陆客自由行会否恢复?两岸未来,是会现出曙光,还是更加风声鹤唳?这些问题,不只两岸媒体关注,各地的台商圈子也在讨论。

选举结果揭晓的那天深夜,国台办发出声明表示,“我们的对台大政方针是明确的、一贯的。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和行径,坚决增进台湾同胞利益福祉。”

这样的声明普遍被评为“太制式,没有新意”,媒体人大多认为国台办面对这个选举结果“在收到更进一步指示前,也只能如此老调重弹”,所以人们都在等数日后的国台办记者会。终于,1月15日,国台办召开例行记者会,众家媒体摩拳擦掌,但是国台办的回应,并没有出现部分媒体人所期望的“爆点”。

11日下午,民进党支持者在蔡英文竞选总部外挥舞旗帜,关注开票情况。(中央社)

在记者会上,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提出四个要点:其一,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撼山易,撼九二共识难”;其二,“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其三,台海形势走向和平稳定,两岸关系向前发展是无法阻挡的潮流;其四,台湾的前途在于国家统一。

至于“武统台湾”在大陆舆论升高的现象,马晓光表示,“因为这是被民进党与台独势力的倒行逆施逼出来的。”整场记者会看下来可以明确发现,在台湾817万“民主民意”下、在大陆“武统台湾”的情绪下,大陆政府,依旧保有“四个不变”。

第一,和平统一不变。台湾民间想象中的中共专制极权,人民的民意很难起到作用,但其实近年大陆政府的两岸政策一直遭受民意抨击,国台办被讽为“跪台办”,“惠台政策”亦不断被污名化。

2010年ECFA谈判台北会商,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高孔廉(右)与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左)握手。(资料图片)

此次大选甫结束,一向被视为“民粹媒体”的《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在短时间内陆续发表了三篇文章,从民进党、美国角色等面向出发,告诉大陆民意“为何武统对当今中共而言,还不是一个优先选项”,尝试纾解大陆网上的武统情绪,这也侧面反映出大选后大陆政府所承受的舆论压力。

自然,中共的体制使这些情绪民意无法左右政策走向。纵使大陆舆论吵闹得再凶猛,国台办在记者会上仍旧表态,两岸虽制度不同,但不是统一的障碍,更不是分裂的借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四十年以来是中共始终坚持的对台基本方针,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从和平统一转向“武力统一主导”,这种根本方针的大转变前提是两岸已经出现太大的变量(如台湾政府宣布台独、美国介入明显等等)。而此次大选虽然让中共“失了面子”,但这也就是人们短期的情绪变化。仅仅是一场大选,中共并不认为两岸关系的方针该有根本性改变。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15日回应说,两岸关系必须坚持“九二共识”,“撼山易,撼‘九二共识’难”。(中央社)

在此前提下,中共的第二个不变,就是两岸交流前提不变。因为习近平的“两制台湾方案”以及香港因素,加上选举利益,民进党将九二共识直接与“一国两制”画上等号,阻断了“两岸关系处理不好”之骂名,也抹红了国民党,然而这些台湾内部的“小打小闹”显然中共不会在意。

国台办在蔡英文得到800多万民意支持后,仍旧坚持九二共识,甚至强调“撼山易,撼九二共识难”,一是告诉国民党“别因选输放弃九二共识”,保留了国民党往后在两岸交流上的基础,二是告诉台湾政府──台湾不能因为单方面的内部政治,就想动摇两岸谈判基础。“九二共识”是过去两岸政府共同商讨、确立的交往基础,除非两岸政府找到另一个共识,否则仍是“定海神针”。

中共的第三个不变,是反对台独的力道与底线不变。国台办在记者会上表示,若两岸官方要和平对话,“台湾要承认我们是一家人。只要承认一家人,别的问题都好说”。言下之意,“不论先前立场为何,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中,都愿意与之交流”,这与过去四年大陆对民进党的喊话一致。但是对于台独,则用“台独是绝路”把底线画的非常明确。

2015年1月29日,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在台北开会,图为两岸代表握手。(中新社/资料图片)

中共的第四个不变,就是对台经济政策不变。此次国台办记者会对众人所关注的“ECFA存续与否”做出回应,“ECFA得来不易,相信两岸同胞都不希望看到这一重要成果得而复失”,这一友善的回应已经安抚了部分台湾民众。ECFA、惠台三十一条等都属于长期的两岸民间政策,中共习惯于长期战略考量,政策基本都有延续性,且在大陆领导层的思维中,这种民间交流对于长久的两岸关系是正面助力,不应改变。

“你(台湾)选你的,我(大陆)还是那个态度:该来的台湾青年欢迎,该做的惠台政策持续。至于国际组织与台湾邦交国,那还是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是此刻中共的真正心声,软的态度有、硬的底线亦在。

整体来说,台湾为了超过810万的民意或喜或忧,民进党也暗自期望大陆因为广大民意而放软态度,也因此蔡英文在当选后的演说、以及接受BBC采访时,一再呼吁大陆“正视现实,看到民意”。但对中共而言,蔡英文高票连任是多种因素使然,“时间站在大陆这一边”,两岸关系的核心在于大陆发展势头,而不在这些短期的政治与情绪变化。

习近平去年提出,要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资料图片)

大陆对台这样的一以贯之,不是基于“期望民进党连任”或“期望国民党上台”,更与台湾人民的各种小情绪无关。2019年年初习近平“探索两制台湾方案”,被视为是蔡英文“捡到枪”的开始,更让一些人嘲笑“中共是国民党助选员”,但这一些小口水战,从不在中共的对台考量中。

中共对台,是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整体架构下来衡量,其中有现实的实力问题、更有大陆领导层浓厚的历史使命感。不论台湾今天出现第二个国民党、或第三个民众党,当中国崛起、国际实力奠立后,解决台湾问题就会摆上日程。台湾在看待中国大陆的对台策略时,往往未放在未来数十年的长远脉络下,而是以“今天国民党输、明天民进党赢”来推断中共下一步,因而误判中共态度。

此次选举后中共“一切未变”,但这“未变”背后是中共的实力自信,因此才有“反正蔡政府也不敢大动作改变两岸现状”之判断,这反映出中国大陆在两岸关系上的主动权。而风光连任的蔡政府,高兴归高兴,此刻恐怕也需惦量──在呼吁“中共该正视台湾民意”之时,台湾是否有足够底气,足以应对“维持现状”下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