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火中取栗 “波特王”为何要扩大争议?
台湾网红“波特王Potter King”于12月14日上传一支影片《今天撩蔡英文总统!全世界第一个撩总统的Youtuber!》,在YouTube上有54万点阅,在Facebook上更是厉害,有336万次点阅,20万个“赞”和1.1万则留言。
但是在隔天的15日,“波特王”却在脸书上表示,因为在影片中称呼蔡英文是“台湾总统”,有中国大陆的新媒体合作厂商要求,必须在所有通路上面下架这支影片,而且要开始走解约流程;“波特王”则表示解约可以,但不会下架影片,并且把对话放上Facebook,还指控合作厂商把“波特王”微博帐号改密码,让“波特王”的团队不能登入。
▼ 按图看波特王如何用情话“撩”蔡英文 ▼
因为两岸之间的复杂政治关系而造成商业上的损失,并不是新鲜事。2016年1月的“周子瑜国旗事件”与2019年的“《还愿》下架”、“抵制一芳水果茶”事件都与两岸复杂的政治关系有关。
但是,“波特王”的团队,在准备蔡英文的合作影片的过程中,不可能没有沙盘推演过“蔡英文上节目”可能造成的影响。任何一个正常的团队,都会表列评估案件的正面与负面可能,从而决定要否接案。尤其,5月时“波特王”曾经担任高雄市观光大使,被解读成“力挺韩国瑜”,就曾经引起一些批评。
但是从“波特王”被大陆厂商抗议后的反应速度来看,如果说团队不但有过沙盘推演,而且这就是沙盘推演的结果呢?也就是不走“息事宁人”的正常危机处理方式,而是走“火中取栗”的负面行销模式。
进一步说,在经历过这么多次的“敏感事件前例”之后,一个在大陆有合作对象的团队,在接受蔡英文的影片合作的时候,正常来说都应该先确认这在双方的合作过程中会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一般的合拍影片的合作项目,至少也会先经过提案、洽谈、协商等等过程,合作的一方也要准备场地、机器、剧本等等,不会是一两天的工夫。何况是蔡英文要上网红节目,维安人员肯定是要先确认过每个流程的。
而且,这次的“波特王事件”和前面这些事件有一个很不同的地方,就是这次的“波特王事件”很难说是意外。以前一些事件,有很多意外的成份在,当事人在事前并不清楚这些动作会引来广大中国大陆群众的怒火,又或是根本就不知情会有事情发生。在事情开始发酵的时候,当事人的第一反应常常也是先低调“下架”,然后沟通、道歉等等,正常的危机处理模式。
但“波特王”在遭逢大陆合作厂商的抗议的时候,直接就放弃了所有的正常危机处理方式,甚至还主动将社群软体上的联络对话放到网络上去,这不是降低争议,而是进一步扩大争议。
“波特王”的脸书贴文中强调“损失不小”,但是今天(16日)上午,波特王召开的说明记者会中,又提到目前行销代言的商品在大陆买气不佳。或许,中国大陆的市场对“波特王”已经没有吸引力,不如趁机放弃来冲一波“网络人气”。
距离台湾总统大选和立委选举已不到一个月,台湾许多政治人物都表态支持“波特王”,主角蔡英文就在16日受访表示,称台湾总统是很自然的事情。国民党总统候选人韩国瑜也表示,政治归政治、经济归经济,呼吁大陆厂商千万不要这么做。连民众党主席柯文哲也表示,大陆应该要反省。
不管是高雄市观光大使也好,蔡英文合拍影片也好,政治人物都是要利用网红的高知名度与客群忠诚度来行销自己,但网红当然也是打着同样的算盘。只不过这一次,连两岸之间的紧张政治关系,也成为被网红利用来行销自己的一部分而已。
▼ 波特王“撩”蔡英文【完整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