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韩走的“第三条路” 蔡英文为何不能
台湾地方选举结束后,各地陆续传出两岸加温的讯息。其中,台北市长柯文哲就率先宣布,将筹划上海台北双城论坛。而备受瞩目的韩国瑜,也正积极推动高雄深圳双城论坛。就连郑文灿、黄伟哲等民进党县市首长也认为必须要与大陆互动、推进两岸关系。
由此看来,经过这场选举,不论是柯文哲、抑或韩国瑜,他们对于两岸事务处理态度,已被台湾各县市首长争相效仿,更成为两岸关系与台湾政治走向最瞩目的政治人物。
回顾今年台湾地方选举,民进党遭到严重挫败。普遍认为,击败民进党的是,消失政坛17年,绰号“卖菜郎”的韩国瑜;与此同时,切割“白色力量”,反助长了台湾民众支持柯文哲的决心。
因此,有不少声音认为,韩国瑜的崛起,与柯文哲的连任之路相似,并将柯、韩两位胜选,视为台湾非传统蓝绿的“第三势力”兴起。但严格说起,柯、韩个人并不完全立足于台湾“第三势力”,而是走在“第三条路”上。
首先,柯文哲在2014年竞选台北市长时,先参加2014年民进党台北市长“党内初选”,并因此出线得到民进党支持,以“超越蓝绿”、“让蓝绿高墙倒下吧”及“白色力量”的包装下胜选。当然,不否认今年台北市长选举,柯文哲确实从“蓝绿”之中,杀出重围,但事实上,柯文哲仍有一大群“浅蓝/绿白化”的选民。
而韩国瑜,这位基层出身的台湾外省眷村子弟,没有马英九、朱立伦等国民党精英所拥有的英美显赫学历,但他言辞彪悍,一反过去国民党文化的“温良恭俭让”的作风,表现出“非典型国民党”政治人物的形象。即便,在今年高雄市长选举中,表现“无色”的风格,但细细观察每次的造势场合,国民党几位大老(如王金平等人)如影随形,是否为蓝绿以外的“第三势力”,当下立判。
也因此,柯、韩之所以胜选,其重点在于他们喊出的“造成改变”,启动密码则是直白的言语、领袖魅力以及善用网际互联网工具的粉丝营造“互联网声量”。更重要的是,柯、韩两位在面对地方事务、两岸议题,都是以一个务实的态度出发,而不因虚无飘渺的意识形态,影响了政治判断。
像是,柯文哲从未大张旗鼓宣扬“九二共识”,过去他甚至表明自己是“墨绿”,比部分民进党人士还要更偏激。但一切情况在2014年当选台北市长后有了转变,柯文哲不再过度讲述自身的政治立场,反而“在其位,谋其政”,以务实的态度面对两岸关系。
尤其,两岸一家亲的说法,虽然在大陆与台湾两地各有各的解读,但出乎意料的是,此替代方案获得大陆的认同与赞赏,一方面显示中共的弹性,另一方面也是要民进党有所省思。
至于韩国瑜,他跳脱了传统蓝营的思维,强调上任以后,两岸共好优先,接著再将大陆与东南亚绑一起,推动“南南合作”,不会只把高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大陆)里。
也就是说,柯、韩如今能够胜选,除了个人魅力之外,两者表现出民生问题先于政治原则,务实态度大于意识形态的想法。当然,他们所瞄准的,更是蔡英文无法解决的问题──两岸共好。
因为柯、韩非常清楚的是,任何台湾民众都希望两岸关系融洽,一旦两岸关系紧绷,台湾经济如再何的依靠欧美,也敌不过大陆轻轻的涟漪。而南台湾惨败的选情,更是民进党最佳例证。
总之,蔡英文若能认清这个事实,并使两岸关系重回正轨。反之,蔡英文仍沉溺在党内派系的争权夺利、没能看清问题的本质,一来内政经济持续低迷,二来两岸话语权亦无法掌握,未来一年多的时间,不必劳烦国民党或第三势力,其自身将会成为毁灭自己的最大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