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足日与夜・追梦少年2】安永佳对话钟贝琪 不平等的男女足
香港男生追逐足球梦,条件比女足来得好。在女足世界看似天马行空的要求,对男足而言只是基本。
年仅22岁、拥有一半加拿大血统的港足U23成员安永佳(Matt),自少受系统训练,长大后更可边攻读大学学位,边享受足球的乐趣。拥有更好的条件,他的追梦历程跟女足有何分别?
摄影:罗君豪
在港出生的安永佳(Matt),于本地青训系统中成长,12岁开始代表香港各年龄层的梯队,各种试炼使他对个人能力充满信心。香港这片弹丸之地,难以满足他挑战自己的想法,“我决意要外地好好测试自身能耐,跟父母商量后,感觉美国的学院足球制度(College Soccer System)更吸引,学位能成为我的后盾,同时又可在高水平联赛中作赛”。
男足的基本 是对女足的讽刺
上一集钟贝琪(阿K)谈及中六时虽曾有外流的想法,最终却因考虑到学业而却步。那边厢女足面对各种限制,男足世界竟可两者兼得,Matt的足球路跟对方形成强烈对比。这个小伙子更能众多选择中挑选心仪的目的地,他指在西班牙试脚时发现,只得少数球员最终能在欧洲顶级联赛立足,所以即使前往足球水平次一级的美国,依然没有后悔,“若你一生只呆在一个地方,永远难成大器,外流总是可以有更好的训练,更好的发展”。
延伸阅读:
“外流”在男足世界就像一份完整的计划书,何时做、如何做,都有前人例子可寻;惟来到女足世界,它就变成一本无字天书,球员只好自由发挥,边碰钉边开辟自己的道路。眼看Matt的发展路走得如此顺利,阿K内心有种说不出的羡慕,她以本地联赛制度作例,直指男足早已定立港超、港甲至港丙等多级联赛,女足今年才首次分为甲乙两组比赛,两者差距难以拉近。
“男足有较好多待遇,有部份球员为帮补家计而踢球;女足没有这些配套,球员大多只因为‘兴趣’二字。看到男足的发展,感觉女足都有机会达到这高度,但无奈香港女足仍在上轨道,资源投放偏于男足一方。不过我的性格喜欢‘靠自己’,有手有脚,任何事也可自己争取。”阿K发自内心地说。
我喜欢靠自己,有手有脚,凡事也可自己争取。
在美国,每个队员都有自己的梦想,操练时彼此是敌人。
望圆美职梦 把握最后半年
拥有“靠自己”的这股自信,或许就是两个年轻人的共通点。作为香港球员外流美国的先锋,Matt同样希望以双腿争取更多,今年升上大学四年级后,他尚有6个月就告别大学生涯,其梦想是在余下球季交出亮丽的表现,争取在明年1月的美职选秀(MLS Superdraft)被相中,成为首位效力美职联球会的香港人。
“美国很讲究数据,用以衡量球员的表现,若我能有个不俗的球季,交出一些入球及助攻,或能说服球队签下我。”过往在旧金山大学效力3个球季,Matt指曾有8名队友获选上,因此他自言跟梦想的差距相差不远,“我时常跟他们一起操练,彼此感觉没太大分别。成功与否跟努力及心态有关,我相信我能做到,只需要丁点运气”。
对职业足球员仍有种饥饿感,我会因此付出最好的一切。
是伙伴还是敌人?
阿K曾透露在英国试训期间,当地女生跟香港球员一样,均有正职在身,工作后需长途跋涉驾车到练习场操练。球员间就像有种深明对方难处的默契,是队友,亦是好伙伴。“即使我是个陌生的面孔,她们仍会很热情地主动邀请我一起‘猜马骝’。起初我不明白她们为何以‘Vic’称呼我,后来才发现是我英文名字Vicky的简称,感觉彼此相处融洽。”
不过对留学美国的Matt来说,“极体力化”才是追梦的代名词,在球队为争取仅有的11个正选位置,每课练习都是无止境的竞争,操练中根本没有友谊,队友就是敌人,“那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所以你必须一日比一日进步,这种强度是香港难以追上的”。
体会到竞争带来的强大压逼感,Matt更需在学业跟足球之间取得平衡。每日上午他需先回校训练,下午完成课堂后又要健身,困在教练与功课之间,累得这个22岁大男孩难舒一口气。这刻Matt或许才感受到女足球员的那份辛酸,不过他对梦想有不屈的决心,“由我学懂走路开始,我便接触足球,爸爸曾是职业球员,他是我的偶像及榜样。这令我对成为职业足球员有种饥饿感,我会为此而付出最好的一切”。
一个梦想 不分男女
近年国际社会讲求女生平权,女生在美国亦愈来愈受重视,在各种运动上的地位有上升趋势,当中尤以正位列世界第一的美国女足最受人注目。在当地外流的Matt受这股气氛感染,让他懂得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他亦期待双方能获得平等机会,并希望借助自己经历,引起更多年轻球员到美国外闯,同时鼓励更多女生携手追梦,“相信你的才能,专注及维持冲劲,最重要是咬紧牙关”。
或许有人认为身为混血儿的Matt是赢在起跑线,但成功往往靠自己争取,没有他的自信、他的胆量及毅力,梦想始终不会愈行愈近,大家切勿轻视这个小伙子的努力。2019年法国女子世界杯已经开,Matt与阿K同样为一众“Dream further”的女足球员打气,因为他们都明白,追梦需要多甚大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