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oji表达情感胜千言万语 融入生活带动商机  

撰文: 陈智深 罗恩赐 高紫恩
出版:更新:

Emoji是年轻一代的日常沟通的新元素。每当手机震动传来一个微笑或蛊惑的表情,传神地捕捉说话者的语气,表达了句子隐含、转折或直接的意思,一个表情胜过千言万语。Emoji轻易地渗入了我们日常沟通及对话。然而, emoji文化的商机是不容忽视的。手机通讯程式的商人瞄准机会,以贴图(stickers)进军年轻人的通讯市场,连广告、时装及体育界也不能无视emoji的影响力,与社交平台合作,利用emoji加以宣传。

勒邦占士以个人emoji为皇冠,尽显其“大帝”风范。(Getty Images)

在资讯泛滥的年代,我们习惯了资讯及通讯都是免费的,未必愿意付款购买一首歌,也不愿意支付WhatsApp年费,但是贴图却是一个例外,用家除了习惯使用贴图,更愿意付款购买特别版贴图,或与其他动画公司合作推出的贴图。

手机通讯程式Line、Kakao及Swyft推出的贴图是Emoji的变奏,其性质与Emoji相似,但除了包括不同情绪的卡通图案外,贴图更具故事性,可让用家表达更复杂的情感。手机通讯程式Line就是看准这一点,让以图画说故事的沟通方式更加流行。

Line自创的贴图走进现实世界,其推出的周边产品更大受欢迎。(彭博)

贴图成Emoji变奏 有价有市

贴图是虚拟世界的商品,虽然只是能在该程式内使用,但却有其价值,对用家而言,可以更准确表达情感,对通讯程式则带来丰厚利润。在提供免费贴图之外,Line一个系列的贴图普遍卖0.99至1.99美元(约8至16港元),手机通讯程式Line、Kakao及WeChat等借着售卖贴图及游戏收益,赚取可观的利润。Line去年赚得1207亿日圆(约82亿港元),同比增加四成。

Line更于2014年5月推出自创贴图平台,让用家都可以自行设计贴图摆买,扣除支付Apple store 及Google play store等的三成收益后,设计者和Line可对分余下的收入。自创贴图平台在2014至2015年度,共赚得近90亿日圆(约6亿港元);而首10款最受欢迎的贴图平均卖得5000千万日圆(340万港元),虽然游戏收益占总销售额六成,但卖贴图的毛利甚高,为Line提供可观的收益。

Gwen Stefani经常穿著拥有emoji图案的衣服出席公开场合。(Getty Images)

西班牙人热情 喜用贴图

Line在亚洲市场如日本、台湾、泰国,成功建立了一种以贴图沟通的文化,但是这种文化在欧美市场却遇上阻碍。Line的美国行政总裁汉恩(Jeanie Han)指:“我们原本计划在美国发展,但拉丁美洲的发展比我们想像中发展较快,而时间是关键的因素。”她指并非要退出美国市场,而是要调动资源去更紧急的地方。东京的技术顾问托托(Serkan Toto)表示,在美国宣传需要昂贵的费用,他说:“在印尼及西班牙可以在电视卖广告,但若要在美国做同样的事,宣传费用可能要天价。” 美国的手机通讯程式市场仍然由Facebook Messenger主导,要打入美国市场有一定难度。相反,西班牙人热情的性格,对贴图也更为接受。汉恩于2013年已表示:“在西班牙的增长很自然,我认为这是因为西班牙人是十分热情的,他们惯于表达,喜欢使用我们的贴图。”为了打入新市场,Line设计的贴图照顾本地喜好,例如欧联和西班牙杯决赛时,便为巴塞隆拿足球会一众球星设计贴图。 Line的经营便是看准了年轻人沟通模式的转变,以贴图建立优势及卖点。

emoji已成为时装界取材的新方向,各大型时装周都曾展出emoji时装。(Getty iImages)

广告行业借Emoji增宣传效果

当Emoji成为一种新兴的潮流,广告行业争相利用它吸引顾客。美国汽车公司雪佛兰(Chevrolet)在2015年6月发布了一份以emoji写成的新闻稿,介绍旗下新车,公司更拍摄短片为新闻稿解码,至今在Youtube便累积了近3万次浏览。

宜家家居(IKEA)更推出了自行设计emoji的应用程式,让用家下载家具、日用品的图案,宜家家居拍摄短片介绍该应用程式,指可令家中气氛和谐,短片在Youtube便有逾60万次浏览量。利用emoji作宣传可轻易引起用家的兴趣,苹果公司联同“我是目击者”(I Am A Witness)的运动推出新的emoji,在图形的对话框内有一只眼睛。推出初期,双方均未有解释,引起用家的兴趣,后来才揭晓,指新Emoji是为了引起大众对网络欺凌的关注。利用emoji创作的广告别树一格,有别于传统宣传方法,商界也乐于使用。

国际著名时装品牌更把emoji加入自己的设计内,在今年初的纽约时装周,有以emoji笑脸设计的时装、项链、T-Shirt及雨靴。时装杂志 《Harper's Bazaar》早在2014年,便用服装品牌的商品或经典icon推出了一系列的emoji,更包括一众名人如Cara Delevingne、Nicole Richie,甚至是殿堂级人马Karl Lagerfeld的白发马尾加墨镜造型,加入emoji当中。

高比拜仁手持其代表图案“黑眼镜蛇”为2016年NBA明星赛宣传。(Getty Images)

Emoji在体育界造成的风潮也不遑多让,在2016年的NBA明星赛中,联盟与Twitter合作,只要在Twitter打球星的hashtag,如#stephencurry,便会出现球星专属的emoji,当中包括炙手可热的史堤芬居里(Stephen Curry)、即将光荣引退的高比拜仁(Kobe Bryant),还有拥有万千“粉丝”的勒邦占士(Lebron James)等,事先在网上为赛事宣传。其中以蛇代表高比,及以大胡子来代表夏登(James Harden),对球迷来说可谓一看便明白。 Emoji不经不觉地冒起,从手机的一个表情符号,迅速演变成贴图,甚至成为宣传良策,为时装周以及球赛热身,让活动能够率先在社交网络上带动气氛。随处可见的Emoji除了可以反映其商业价值,更重要的是标志着Emoji的影响力,它成为一股风潮,造就新一代的沟通文化。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