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手机面世十年 世界因iPhone而改变
2007年1月9日改变了全球。在三藩市的Macworld大会上,身穿黑衣牛仔裤的乔布斯(Steve Jobs)介绍了三种“新产品”:触控式iPod、革命性的手机和网上浏览工具。很快,众人意识到它们只是集于同一新产品的功能。很快,它卖个满堂红,击败Barbie、Play Station、Sony Walkman等历代玩物,在最短时间内成为全球史上最畅销商品。很快,你发现身边亲友、同事以至家人陆续换上这手机,直至觉得自己也得拥有一部。又到九月──新iPhone发布的“季节”,传闻中的iPhone 8会否在举行在即的苹果发布会面世仍是未知之数。回顾十年,被誉为“上帝手机”的iPhone改变了什么,坚持了什么?
iPhone第一代
(开售日期:2007年6月29日)
由美国移动通讯服务商AT&T独家发售。手机甫推出,其崭新的多点触控大屏幕、虚拟键盘等功能,引起成千上万的人排队抢购潮。它正式开启了智能手机的新时代,随身GPS、流动上网、串流式短讯,成为我们的日常。
iPhone 3G
(开售日期:2008年7月11日)
新增了3G网络,提升无线网速。苹果亦新增App Store这项重要元素,发挥智能手机的内在潜力,也开拓了撰写应用程式(App)这个新行业,至今市面多达200万个应用程式,包括Instagram、Uber、Snapchat等广泛普及的App。
iPhone 3Gs
(开售日期:2009年6月19日)
基于前代而制,提升电池续航能力、增强互联网摄影像素与摄像品质、并提供最大支援7.2 Mbps HSDPA。来到iPhone第三代,技术渐趋成熟稳定,也是这年开始,苹果另一产品iPod销量开始急跌,步向“死亡”。
iPhone 4
(开售日期:2010年6月24日)
苹果经典机款,采用双面玻璃外观设计及业界解析度最高的Retina屏幕。这部第一代配有前置镜头的iPhone更开展Selfie世代。内地少年卖肾换iPhone事件,添了它“肾机”这别称。不过,此机开售初发生“天线门”,用家发现手握电话特定位置会导致讯号减弱、中断,商誉一度大受打击。
iPhone 4s
(开售日期:2011年10月14日)
新增辨识人类语言的语音助理Siri,解决了前代天线接收不良的毛病,还改用效能提升数倍的双核Apple A5处理器。
iPhone 5
(开售日期:2012年9月21日)
乔布斯最后一部参与开发的iPhone,机身改以金属设计,较以前产品更薄、更轻;拥有更高解析度及更阔的4吋触控式荧幕,支援16:9影像比例。由于机身偏长而窄,面世初时被嘲似遥控器。
iPhone 5s
(开售日期:2013年9月20日)
加入TouchID指纹辨识技术,开创手机引入生物辨识技术先河,一度掀起安全争议;首代金色iPhone,惟同期推出、色彩缤纷的平价版iPhone 5C也未能如愿吸引新兴市场消费者。
iPhone 6 / 6 Plus
(开售日期:2014年9月19日)
苹果放弃传统细屏,跟三星、Sony等朝大屏方向发展,推出“加大码”Plus机,销量合共2.2亿部成历代之冠,吸引更多亚洲用户,是目前为止最好卖的iPhone一代。
iPhone 6s / 6s Plus
(开售日期:2015年9月25日)
苹果首次推出玫瑰金色iPhone,加入3D Touch及Live Photo等功能,电池续航力也显著提升。然而这一代iPhone的销售量开始下跌。
iPhone 7 / 7 Plus
(开售日期:2016年9月16日)
取消以往iPhone的3.5mm耳机插口,令不少用家大呼不惯,更发起网上请愿。由于iPhone 7未有如外界所期待般大幅度升级,予人技穷感觉,全球累积销量也只有逾5,000万部,成绩不算理想。
延伸阅读:【十年志】越洋买iPhone变KOL 泰国果迷细诉一机在手的意义
苹果打不入的中国电子付费市场
最近,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宣布,全市居民可以透过大部分Android 手机下载电子付款程式,用以支付市内的交通费用。除了被排除在外的iPhone用户,这个消息对大部分北京人而言绝对是个喜讯。今天电子消费大行其道,连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日前亦声言不甘落后中国,为什么iPhone在这方面上却显得落后于人?这又可会是iPhone未来的隐忧?
手机电子钱包付费近年在内地变得流行起来。光顾街头小贩以至乘搭各种交通工具,也可以透过手机付费应用完成整个支付程序。iResearch数据显示,中国现时是全球最大手机付费市场,去年市场成交总额估计达38万亿人民币,比2015年暴增215.4%。iPhone如今仍未能打入北京交通付费系统,意味苹果将失去占据中国电子付款的先机。
维护私隐或碍发展
究其原因,是因为苹果把非接触式支付(在支付终端前刷手机的支付方式)留给自家开发程式Apple Pay,而不愿授权予其他厂商,如一卡通或阿里巴巴旗下在内地普及的支付系统等。反之,其他以Android 为作业系统的三星、华为等竞争对手,均容许连结到内地非接触式支付的程式应用。北京顾问公司Marbridge Consulting董事总经理Mark Natkin,形容苹果的政策适得其反,“这可能会使他们被挡在门外,特别是在中国致力发展智慧城市的计划上。”
电子付费程式在国内爆红,除了交通付款,部分程式亦融入如腾讯或阿里巴巴所提供的社交资讯和电子商务应用,令其应用范围和普及程度急速提升。早在2013年,支付宝便超越美国的PayPal成为全球最大手机付费平台。苹果本身是内地首批采用非接触式支付的商户之一,惟如今所占份额经已跌至不足1%。归根究柢,苹果公司长久以来的方针都是以保障私隐作卖点,不依赖收集客户的私人数据,用来作推广宣传,也不愿“就范”配合一卡通等内地程式使用。
同时,未来科技市场与下一代手机的成败关键很大可能在于人工智能(AI),然而苹果重视私隐的方针,不禁令人怀疑是否会窒碍发展。这是因为AI 自主学习的技能,很大程度取决于开发商所获得的客户数据量而定,例如一个数码私人助理收集到愈多的问题,其对答的能力会愈好。这正好说明,虽然苹果最先推出首个人工智慧助理软件Siri,但比起Google和Amazon后来推出的同类软件表现差劲。由于其他竞争对手在私隐方面的阻碍相对较少,对苹果来说压力也变得愈大。
上文节录自第77期《香港01》周报(2017年9月11日),原文题为〈iPhone 十年志〉,现题为编辑重拟。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敬请留意9月11日星期一出版的第77期《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