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台】唐嫣佘诗曼等服装道具全还原历史 800套订制服超重本

撰文: 朱奕锦
出版:更新:

由唐嫣、窦骁、佘诗曼等主演的古装剧《燕云台》讲述大辽太后萧绰,在韩德让、耶律贤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实行汉制改制,将大辽推上兴盛之路的故事。尽管女主角唐嫣的演技遭到诟病,不过剧中的服装、道具、布景、礼仪等几乎都还原历史,且非常精致。

服装发型

大辽是契丹民族,因此都是穿戴契丹服饰,而窦骁饰演的韩德让是汉人,穿戴的是汉服,两者的明显分别在于“衽”。契丹人是游牧民族,服装是圆领左衽,前后开衩。而汉服则是交领右衽,两边开衩。

韩服结构。(网络图片)

其实有关辽国的影视剧甚少,市面上也难以找到辽服材料,所以很多服装的纹样、配饰、头冠等,剧组都参考出土文物,由服装组对照绘画,之后再进行手工刺绣,在9个星期完成了近800套重工订制服,相当精美。

+8

而发型方面,契丹族以髡发为主,男子主要体现在中间无头发,两边有,而女子的变化则稍微多些:

髡发发式多样,男子变化最少,女子与儿童的变化较多。(网络图片)

剧中的一些配角以及群众演员基本都还原髡发:

群众演员基本都有还原髡发。(视频截图)

或者是为了影视效果,因此剧中的一众主角都未还原髡发,不过官方微博曾为众主角P上髡发,确实充满喜剧色彩:

+7

唐嫣在成亲之后的蝴蝶发型在壁画中也符合辽墓的壁画:

道具

由于契丹是游牧民族,以车马为家,所以没有固定的首都,都以“捺钵”为主。“捺钵”是契丹语,汉语译为行营、行辕、行在、营盘,是辽朝皇帝的行营,四时迁徙,称四时捺钵,主要目的是春钓鱼、夏纳凉、秋射虎、冬避寒。同时会带著文武百官,在夏季五月同冬季十月召开南北臣僚议政会议,因此捺钵在哪,政府就在哪,是辽朝真正意义上的政治中心。

早在一开头,剧集就对捺钵进行了阐述。(视频截图)

除此之外,小到耶律璟(宁理饰)的金杯,窦骁手持的令牌都是参考历史文物:

虽然《燕云台》中唐嫣的演技以及剧情遭到些诟病,且髡发未完全还原,有些汉服同辽服的区分看上去不大,但就制作而言,为大家还原历史,也帮助了解了大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