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克文:中国宜减少强调意识形态 恢复企业信心

撰文: 联合早报
出版:更新:

澳大利亚驻美国大使陆克文(Kevin Rudd)说,中国当局须减少对意识形态的强调,并重新强调市场经济中正常的企业效益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恢复民营企业信心。

能说一口流利中文、曾任澳大利亚总理的陆克文1月17日在瑞士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WEF,又称达沃斯论坛)时表示,信心、地缘政治和贸易,是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他认为,消费者信心是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保障,但中国消费者经历新型疫情、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低迷后,倍受打击。而且,和消费者信心同样重要的民营企业信心,也在过去几年受到“国进民退”影响非常大。

陆克文说,要从根本上恢复商业信心,中国当局须减少强调(De-emphasize)意识形态,重新强调(Re-emphasize)市场经济中正常的企业效益激励问题。

中国在2021年对民营资本主要投资的科技平台和教育行业进行整顿,并收紧地产业的借贷。有观点认为,这一波监管冲击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

2023年以来,中国颁布系列政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但民间投资仍未见起色。2023年前10个月,民间投资增长为负0.5%。面对整体信心不足的问题,中共中央提出通过宣传舆论引导经济,“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参与同一场论坛的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经济学教授金刻羽指出,信心需有一定来源。比如,在整体工资水平增速并没有上升的情况下,很难有高消费热情。

第九届世界和平论坛开幕礼2021年7月3日在清华大学举行,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在会上发言。(世界和平论坛微博账号)

前央行副行长朱民: 中国政府将投10万亿到绿色经济领域

论坛上,中国央行前副行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民表示,数据上来看,2023年中国消费增速7.1%,大于整体GDP增速5.2%,说明信心正在回升。他强调,无论是通过财政政策增加社会保障支出,还是通过工资增长确保人们有信心消费,都需要时间。

他认为企业信心也在回升,并以贸易数据举例,2023年中国进出口增长0.2%,而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6.3%,“中国民营企业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反应迅速,是很好的现象。”

朱民说,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达到5.2%,说明中国经济的韧性,但挑战也是巨大的。传统的经济动力,贸易、地产和基建投资都已失效,下一步需要靠国内消费、数码制造和绿色经济转型。

对于金刻羽提出绿色经济可能难以替代此前10年地产和基建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拉动作用,朱民强调,规模很重要。他预计,中国政府2024年将在绿色基建设施、数码能源、数码电力系统等方面投入10万亿人民币,拉动经济,促进绿色转型,并避免在路桥上的过度投资。

朱民强调,中国经济正经历结构性改革,只是需要时间。

本文获《联合早报》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