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中国经济增长目标约5%被指保守 媒体称为谨慎应对内外挑战

撰文: 房伊媚
出版:更新: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3月5日开幕,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任内最后一份《政府工作报告》,称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约5%。这是自1994年以来最低的数字。外媒称,中国设定低目标,突显北京正面对内外挑战。

多间外媒发表文章,讨论中国此举原因,以及这决定带来的影响。以下为其中一些外国媒体的看法:

华尔街日报

《华尔街日报》3月6日发表的文章以《中国设定保守经济增长目标,内忧外患突显》为题。文章指,在取消历时3年的严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防疫措施后,中国面临国内和全球经济的双重挑战。

内文称,短期内相对保守的5%增长目标显示,中国决策者对一连串的挑战有所担忧,即使疫情管控措施已取消,这些挑战仍可能会拖慢复苏的步伐。这些不利因素包括不温不火的商业和消费者信心、海外对中国制造商品的需求疲软、以及地方政府因背负沉重债务而经济刺激能力受限。

半岛电视台

半岛电视台3月6日的报道以《为什么中国宣布数十年来最低的增长目标?》(Why has China announced its lowest growth target in decades?)为题。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中国有巨大的潜力和动力来进一步增长,同时也指出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包括高通胀率、外部打压和遏制中国的企图。半岛电视台称,他说到的外部打压,是中方在几乎不加掩饰地提及中国与美国激烈的地缘政治竞争。

内文指,中国经济在国内也面临严重的长期挑战,包括巨大的房地产泡沫、以及低出生率导致的劳动人口减少。

彭博社

彭博社3月6日的文章以《中国谨慎的增长目标限制对世界经济的帮助》(China’s Growth Target Limits Help to World Economy)为题。

在2022年的两会上,中国设下5.5%的GDP增长目标,结果中国2022年的GDP增幅仅为3%,未达到预期目标。文章指,设立更谨慎的目标可能会恢复北京的信誉,并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及一系列新的高级经济官员提供更多空间来专注于长期政策。

内文提及,中国最高领导人避免采取任何大规模刺激措施来加速已在进行中的消费者驱动型复苏,这表明对于疲弱的全球经济的增长,中国提振作用减弱。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3月4日的报道以《中国表示其经济将增长约5%,一个谨慎的目标》(China says its economy will expand about 5 percent, a cautious target)为题。

文中称,随着中国经济活动迅速反弹,它或可达到这个目标,但中国仍需相当多的借贷,以及用于公路、铁路、其他基建设施上的支出。

图为2023年3月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全国政协十四届第一次会议开幕会。(Reuters)

中国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以及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解释为何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定在约5%。

报告指,这主要考虑3个方面,第一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好局起好步的要求,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到2035年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须在提高质量效益基础上长期保持合理经济增长;第二,是体现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要求,有利于向市场传递积极讯号,提振信心,引导预期,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在发展中防范和化解风险隐患;第三,是与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相适应,资源要素条件可支撑,虽然超预期影响仍在、外部不确定性较多,但只要政策聚焦发力、工作加倍努力、各方齐心协力,这一目标经过奋斗是可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