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今周】贝多芬名曲《给爱丽丝》历200载 另类方式流芳百世
还记得你在港铁站听过的这首曲吗?《Für Elise》(给爱丽丝)相信谁都耳熟能详,谁会钢琴的几乎都曾学过弹过。这首歌曲自19世纪已非常流行,至今仍经常出现在我们生活之中。
本星期正好是《给爱丽丝》成曲之日,就让我们来看看200多年前的这段小历史吧。
贝多芬在留给了后世很多精彩的作品,除了第五交响乐《命运交响曲》、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奏鸣曲》等外,钢琴曲《Für Elise》,亦是一首不论是否懂得音乐,都肯定耳熟能详的歌曲。
《Für Elise》是德语“给爱丽丝”的意思,是一首A小调的钢琴轮舞曲。贝多芬一生没有公开这首作品,直到逝世40年后,才被一位德国的音乐家诺尔(Ludwig Nohl)发现。他写了一本关于贝多芬的传记,并出版了这首歌曲。根据贝多芬当年的手稿,此曲在1810年4月27日写成。
爱丽丝是哪位?
贝多芬希望写这首曲给哪位爱丽丝?爱丽丝的真实身份一直是历史学家追寻的对象。但实际考究却在贝多芬身边找不到哪位叫爱丽丝的女性,到底是贝多芬记错了名字,或是单纯作了一首曲随便塞个曲名上去?
这谜题后来由另一位音乐家翁格(Max Unger)尝试解开,他表示诺尔可能把贝多芬那写得“很肉酸”的手稿读错了,其实贝多芬写的不是“Elise”,而是“Teréz”。一位名叫马尔法蒂(Therese Malfatti)的女子,她曾是贝多芬的学生,据说当年贝多芬想在一次宴会中向她求婚,并即场把这首曲演奏。但因贝多芬在场上喝得大醉,不但忘了要在场上表演此曲,甚至连求婚也忘记了(另一说法是特蕾斯婉拒了)。因此此曲应叫作“Für Teréz”,也就是“给特蕾斯”才对。
当然,今天不会有人要求正名此曲,毕竟《给爱丽丝》早已深入民心。这首轮舞曲主旋律轻巧简单,两个部曲变化多,分别凑合了大量32分音符与琶音(Arpeggio)连续上行的部份,但整首歌曲不算复杂。因此正好成为钢琴初学者几乎必学必弹,增进技巧的练习曲。
从台湾的垃圾车 到港铁的辅助地图
除了学习钢琴外,给爱丽丝能深入民心的最大原因是不少地方都使用这首曲作特殊用途。如台湾的垃圾车就会播放《给爱丽丝》和另一名曲《Modlitwa dziewicy》(少女的祈祷)示意人们要倒垃圾。据说会播放这两首曲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垃圾车从德国购买时已预载了《给爱丽丝》;第二是因当年卫生署官员的女儿正好在练习弹奏《Modlitwa dziewicy》,所以就决定用这首曲。但不管真相如何,今天《给爱丽丝》在台湾已变成倒垃圾的代名词,无人不识。
▲ 台湾行政院环保署甚至根据给爱丽丝作了一首分类倒垃圾歌
至于香港,《给爱丽丝》一样非常易听见。在两铁合并以前,九广铁路在月台上摆放的视障人士辅助地图,正在播放的就是《给爱丽丝》。而两铁合并后在前地铁车站亦放置了一样的辅助地图,在港铁各大车站回响近十年。不过近年因辅助地图更新,旧版地图陆续被换走,《给爱丽丝》亦陆续消失,被转换成另一首音乐了。
流行曲一样出现
除了政府机构使用的音乐外,在电影、流行音乐亦经常可以听见《给爱丽丝》的影子。如大家也熟识的陈奕迅版《给爱丽丝》,还有美国著名饶舌歌手Nas的《I Can》,内里同样使用了《给爱丽丝》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