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殖民主义旧世界拥抱自由 哈里王子让美国人感到“自豪”

撰文: 欧敬洛
出版:更新:

英国哈里王子(Prince Harry)回忆录《Spare》(暂译:备胎)在1月10日出版,他在英国民众的受欢迎程度创新低,跌至负38分。不过相比英国,哈里在美国的并不特别讨人厌。同是欧美世界,美国与英国对哈里的看法为何不一样?

美国曾发动革命战争,让美国脱离英国统治独立,但美国并不那么“讨厌”英国。历史以来两国关系密切,也是今天的盟友。在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逝世时,美国很多人都对这曾是大英帝国的君主表示哀悼。

哈里和梅根的事迹在美国同样引起了注目,也有人不屑两人脱离王室,但数量远少于英国,美国普遍对两人在王室内遭遇不平等的对待感到同情。在美国,长幼尊卑与阶级是陈旧,应被唾弃的思想。谁能成为一国之君纯粹是基于孩子的出生次序,这是美国人所不能接受与理解的。

图为1月10日,伦敦的一间书店。哈里王子自传《Spare》未出售就已经充满话题,成为各大书店橱窗的头号宣传对象。(Reuters)

哈里和梅根在美国受欢迎,当然夹杂着哈里和梅根近年高调的曝露在镁光灯下的明星效应,但哈里在书中抱怨自己诞生就要成为王室的备胎,着实得到了美国人的共呜。哈里的新书在美国Amazon成为最大热卖,这在非传统书期的1月是罕见的。

美国时事评论员保罗(Pamela Paul)在《纽约时报》写到,哈里与梅根脱离了他们所描述为反移民、充斥种族主义者、同时被殖民主义遗产所拖累的国家,前往到美国定居,让美国人感到自豪。

美国人相信,在一个没有英国仍然存在的阶级结构社会里,这是一个自由的土地,每个人都可创造自己的机会。

虽然如此,美国亦开始有舆论指出,哈里与梅根已抱怨得太多。有荷里活圣经之称的杂志《Vanity Fair》亦指两人应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上,而不是一遍又一遍的重述着往事。他们若要保持着美国人的好感,就需要从往事中走出来,证明他们能够在美国闯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