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靠患者居家康复计划减轻医院压力 新加坡是怎样做?
香港的新冠肺炎(COVID-19)确诊个案急增,医院面临巨大压力,据报等候入院的确诊者或初步检测阳性者多达1.2万人。各方急寻解决方法,包括有专家与政党曾提到居家治疗。
一些国家确有安排轻症或无症状病人留家休养,包括新加坡。星洲自2021年8月起启动居家康复计划,固然有利有弊,它不以清零为目标,同住者有染疫风险,但好处是清楚划分谁应该送院,让较低风险患者留家,医院主力帮助高风险者,从而希望尽可能推低死亡人数。
新加坡自2021年8月底试行居家康复计划,至9月中正式推行,成为默认的康复模式。符合一定条件者才会获安排加入计划,这些条件包括年龄、有否接种疫苗、有没有长者同住、家中环境等。这些人接获确诊通知后便是自行在家隔离休养,而不是去医院。
谁符合计划条件?
按照新加坡的计划,这些人年龄需为12至69岁、已完成接种新冠疫苗,其他条件包括同住者中没有80岁以上长者、孕妇或免疫力较弱的高风险人士,以及家中设有附独立浴室的房间,可供病人隔离,以减低传播风险。
所有同住者隔离10天
在计划下,患者获批准留家休养后,须通知同住者,并请他们在网上登记自己为密切接触者。同住者须和患者一起在家隔离。
政府会追踪各患者情况,例如患者在隔离期间须每天自行做一次快速抗原检测,并向政府提交检测结果,直至第14天为止。政府也会提醒患者每天监测自己的血氧含量,一旦数字过低便应求医。如病情恶化,也可联络提供遥距服务的医护人员或家庭医生。
患者最早可以在第7天结束隔离康复期,前提是先联络医护人员并在PCR检测后结果阴性或体内病毒量低,否则他们须在隔离第10天接受PCR检测,并获得阴性结果才可结束隔离。同住者则最少也要隔离10天。
为了降低患者在家散播病毒的风险,新加坡政府推出“居家康复指南”提醒患者与同住者要注意的事项,例如是如何处理衣物、垃圾等。
居家康复计划的限制
新加坡的居家康复计划不是以确诊个案“清零”为目标,患者在隔离期间稍一不慎也有机会传染家人,导致全家确诊。事实上新加坡政府在2021年下半年也已改为“与病毒共存”的防疫模式,从数据看,目前新加坡的确诊个案数量依然高企,据当地卫生部2月15日公布,全国新增19,420个,再创单日新高,幸当地大部份是轻症患者。
香港的家居环境也会带来挑战,香港地居住环境狭小,很多民众家中只有一个厕所,难以让患者在设有独立浴室的套房隔离,能符合理想条件的家庭会比新加坡少,且感染同住者的风险会比新加坡高。
新加坡也不是人人符合居家隔离条件,当地再设有一些社区护理设施,以照顾不具备居家康复条件的轻症患者。
居家康复计划的好处
新加坡实行居家康复计划后,医院的病床占用率减少。当地2022年1月时,医院为新冠肺炎病人而设的深切治疗病床占用率仅7%,截至1月5日,公立医院为成人和儿童新冠肺炎病人而设、可供使用的病床为逾1,200张。
《海峡时报》1月6日称,病床占用率减少,令医院能很好地处理过去数周新增的确诊个案。报道指,当时在1月3日的新增个案中,88%是依靠居家康复计划或社区隔离设施应对。
截至2月15日,新加坡有1,355名病人住院,23人在深切治疗部留医,仍有154张成人深切治疗病床可供使用。医院的压力减轻,令医护人员能集中照顾重症或高风险病人、降低死亡率。由疫情爆发至今,新加坡的累计确诊人数为49.8万,累计死亡人数则为913人,患者死亡率属偏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