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6|谁也知燃煤破坏地球 但为何煤炭难以淘汰?|新闻背后

撰文: 欧敬洛
出版:更新:

第26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6)达成协议,首次把控制煤炭写在协议当中,但因印度的反对,最终把“淘汰”的字眼修改成“逐步减少”煤炭使用。
气候变化带来的天灾与破坏,相信今天已再没多少人质疑温室气体排放是个中主因。各国共识煤炭年代将要终结,但为何却难以执行?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最常使用的化石燃料,其中煤炭会制造最大的温室气体,占今天所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0%。除造成全球升温气候变化的问题外,燃煤带来的环境污染人所共知,可造成雾霾、酸雨和带来呼吸系统疾病。

图为2018年3月,澳大利亚博文盆地(Bowen Basin)的一个煤矿。(Reuters)

中国是目前最大的煤炭消费国,也是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2019年中国用煤炭生产了4,876 TWh的电力,几乎等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不过按人口规模计算,澳大利亚才是人均煤炭消费最高的国家,其次是韩国、南非、美国和中国。

即使各国都知道燃煤影响环境,破坏地球,但要扭转使用其他能源并不容易。煤炭既便宜又丰富,且燃煤发展多年,技术成本低。纵使今天可再生能源成本已愈来愈具竞争力,要摆脱燃煤发电仍需要大量的投资,加上随着发展中国家人口增加,电力需求正在飙升,要求短时间内改变并不可能。

另一方面,核能发电在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福岛核事故后被质疑安全,令部分国家从核能转回燃煤发电,拖延了达成减排目标的时间。日本和韩国是其中的好例子。

图为2018年3月,澳大利亚马奇(Mudgee)的一个煤炭仓库。(Reuters)

格拉斯哥的气候大会虽在针对燃煤的字眼用词变弱,但各国已共识煤炭年代将要终结。在美国天然气已逐步取代煤炭成为发电来源,欧洲多个国家已陆续关闭燃煤发电站。中国、日本和韩国亦已宣布停止对外投资建设燃煤发电厂的建设,这会是煤炭年代结束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