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红色名录 被视为生物多样性权威指标

撰文: 黄珮瑜
出版:更新:

大熊猫数目回升,不再濒危,但4种大猩猩列入极度濒危。决定哪个危、哪个不危的红色名录,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联盟在二战后成立,宗旨在于唤起各界关注,采取必要措施避免物种走向绝种。

旋角羚羊早被IUCN列为极危物种。(Thomas Rabeil/Sahara Conservation Fund)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简称IUCN)成立于1948年10月,总部位于瑞士格朗,是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亦是唯一在联合国大会拥有常任观察员席位的自然保护组织。IUCN拥有超过1000个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会员,在全球逾50个国家设立办事处。

IUCN一直致力于解决当前迫切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其中一项任务是推动社会各界维护生物多样性。它所发布的红色名录,被认为是反映生物多样性状况的最具权威指标。该名录由1963年开始编制,是IUCN评估大批物种及亚种的绝种风险后,编制而成的,旨在向公众及决策者反映保育工作的迫切性,以避免物种灭绝。

主要的评估机构包括国际鸟盟、世界保护监测中心及IUCN辖下的物种存续委员会等。这些评估机构会根据物种数目的下降速度、物种总数、地理分布、群族分散程度等准则,将物种区分成9个级别,分别是绝灭、野外绝灭、极危、濒危、易危、近危、无危、数据缺乏以及未评估。红色名录还收集了物种所面临的威胁、生态需求、以及如何避免物种灭绝的资讯等。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