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从留声机开始 流行曲全长数分钟 免瑕疵无限“回带”

撰文: 罗恩赐
出版:更新:

在现今世代,听音乐是一件很“free”的事情,打开Youtube,打开Spotify,千千万万首歌曲任君选择。由古典到流行,从蓝调到摇滚,一应俱全,听一辈子也听不完。要录制音乐专辑,门槛亦低,只要你有一部苹果手提电脑,打开内置的软件GarageBand,就足够了。很难想像,在19世纪中期,如果你想听一首歌,你只有一个选择︰现场表演。

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与他发明的第一部留声机。(Getty Images)

1877年8月12日,第一部留声机于美国诞生,那是世界首部可稳定地录音及重播的发明,发明者爱迪生于1878年就预言︰ “留声机无疑将会不受限制地奉献于音乐。”他的预言,完全正确。

城市听觉新体验 掀起音乐唱片热

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的数年后,商人开始利用留声机录制笑话、故事、歌曲,并将这些留声机放在街头,路人只要付点钱,就可享受那数分钟的录音内容。这种城市新体验迅即成为热潮,一部密苏里州的留声机一星期就可赚取100美元利润。

留声机主要由刻针、滚筒和喇叭组成。声音经过喇叭放大,声波驱动刻针震动,并在滚动中的蜡滚筒上刻出轨道。当刻针回到滚筒原处,再搅动滚筒,刻针沿着刻录的声波轨道行进,喇叭便会播放出录音内容。1887年,德国工程师贝利纳(Emile Berliner)改良爱迪生的滚筒式留声机,发明唱盘式留声机(Gramophone),并在数年后研发出以虫胶作为原料的虫胶唱片(Shellac Record),即俗称“78转唱片”,意思是唱片的转速为1分钟转78圈。作为录音媒介,虫胶唱片取代了蜡滚筒,盛行至上世纪1940年代。直至1948年,较不易碎且录音时间更长的黑胶唱片出现,再取代了虫胶唱片。

黑胶唱片出现,盛载的音声长度增加。(Getty Images)

19世纪末,留声机在当时美国街头深受民众欢迎,加上虫胶唱碟的出现,掀起一波音乐热潮。1920年,美国黑人女歌手史密斯(Mamie Smith)的《Crazy Blues》在短短半年内就售出100万只虫胶唱碟。音乐制作人为了保持唱片销量,自然会参考像《Crazy Blues》这样高销量的歌曲风格生产同一类音乐。于是,各种类型的音乐随之形成,蓝调、爵士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 

另一意想不到的热潮,是歌剧热。1903年,留声机生产公司Victor Talking Machine为消除留声机乃工人阶级玩物的印象,录制意大利著名男高音卡罗素(Enrico Caruso)的歌声,带起歌剧热。

发明3分钟流行曲 独自听音乐变可能 

现代流行曲的长度往往只有数分钟,这与留声机的限制有密切关系。以往的现场音乐表演通常时间较长,交响乐的演奏长度每每可长达1小时。然而,由于最初留声机的虫胶唱碟最多只能录音约3分钟,为了配合这个长度限制,作曲人、表演者都会将歌曲缩短。1925年,俄罗斯著名作曲家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编写《Serenade in A》时,就是配合了虫胶唱碟的录音时间。“3分钟的流行曲基本上是留声机的发明。”美国北卡大学音乐系教授Mark Katz断言。

在现场表演,表演者在弹奏乐曲时出现轻微错误,一般观众未必立即听得出,因此对整体演出没有很大影响。音乐唱片出现之后,人们可以不断重复聆听同一首歌,因此,歌曲必须完美无瑕。在录制唱片时,一切都发生在录音室内,演奏者没有观众给予力量,亦没法传递其个人魅力,他们最需要做到的,是准确无误。这些都是留声机对音乐的影响。

留声机改变表演方式,也改变了人与音乐的关系。人们开始按自己的口味选择音乐类型,音乐类型甚至可成为一个人的身分象征。一种如今看起来理所当然,留声机出现前却很难想像的行为出现──独自收听音乐。以往,听音乐是社交活动,亲朋戚友一起到音乐厅听歌剧、到酒吧听乐队表演,都是群体活动。留声机以至虫胶唱碟的出现,令人可以孤身浸淫在音乐世界。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