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访华】四十年风雨 中日关系起与伏

撰文: 唐宇廉
出版:更新: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周四(25日)起一连三日访问中国,他今次得以成行,其中一大契机无疑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生效40周年。
在上述时段内,中日两国经历风风雨雨:从友好到交恶,再从交恶到“重返正轨”,其间中国经济总量亦已赶上并抛离日本。
就在安倍访华之际,不妨重温两国在过去40年的一些重要时刻。

1978年

重要事件:《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邓小平访日、标志著中国正式“改革开放”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经济规模:中国1,490亿美元 / 日本1.01万亿美元

中日两国先是在1972年实现邦交正常化,继而在1978年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令两国关系得以在上述框架内发展。

文革后的中国百废待兴,时任副总理邓小平当年10月访问日本,除了出席条约批准书的交换仪式,还试坐新干线列车,说出“这就是现在我们需要的速度……我们现在很需要跑”的话来,被视为向经济强国日本“取经”。

而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生效翌年的1979年,日本开始以“政府开发援助”(ODA)的方式,向中国提供援助,迄今提供约3.65万亿日元(约2,250亿元人民币)。毫无疑问,日本对中国的发展是有贡献的。

邓小平1978年访日时,大赞新干线的速度。(网上图片)

1984年

重要事件:中曾根康弘访华

经济规模:中国2,590亿美元 / 日本1.32万亿美元

随著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及《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两国在1980年代的交流日趋活跃。其中在1984年3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除了开展任内首次访华行程,还决定向中国提供约4,700亿日元的“第二次日元贷款”。

除了高层往来,两国经贸和民间交流亦蓬勃起来。虽然在1982年和1985年,两国关系因日本被指篡改教科书和中曾根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而受到干扰,但双方互动却是大致畅顺。

1984年,中曾根康弘(右)首度访华,并会晤邓小平。(资料图片)

1992年

重要事件:日皇明仁访华

经济规模:中国4,260亿美元 / 日本3.9万亿美元

“六四事件”后,中国受到多国制裁,但日本却是最先撤销制裁和恢复对华援助的国家;另一方面,虽然历史问题一直干扰中日关系,但日本领导人其实有过正面表述,例如被视为虚位元首的日皇明仁在1992年访华时表示:“曾有一段不幸时期,我国给中国国民带来深重苦难,我对此深感痛心。”

1992年,日皇明仁(右)访华,与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共同检阅仪仗队。(资料图片)

1998年

重要事件:江泽民访日

经济规模:中国1.03万亿美元 / 日本4.03万亿美元

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20周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当年11月首度以中国国家元首身份访日。由于他在日皇明仁举办的晚宴上,批评日本的历史教育,其访问最终罕有地被日本定位为“失败”。

江泽民1998年访日时,曾批评日本的历史教育。右为明皇明仁。(资料图片)

2001年

重要事件: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

经济规模:中国1.34万亿美元 / 日本4.3万亿美元

2001年起,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年年参拜靖国神社,每次都遭到中国反对,其中2005年那次参拜更触发中国民间出现大规模反日游行。整体来说,两国政治关系趋冷,经贸往还却趋向频繁,是为“政冷经热”。

小泉任内多度参拜靖国神社,令中日关系处于“冰冷”状态。(资料图片)

2006年

重要事件:安倍晋三访华,建立战略互惠关系

经济规模:中国2.75万亿美元 / 4.53万亿美元

小泉纯一郎在当年9月卸任首相,由二战结束后出生、被一些人认为具有“战后新思维”的安倍晋三接替。同年10月,安倍选择中国作为首个外访国家,打破日揆“上任后先访问美国”的惯例。

安倍该次访华被视为“破冰之旅”,旨在修补因小泉参拜靖国社神而陷入僵局的中日关系。值得一提的是,安倍当时与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就“战略互惠关系”达成共识,令两国关系取得不俗进展。

安倍2006年首度访华,打破历任日相“先访美”的惯例。左为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资料图片)

2008年

重要事件:胡锦涛访日,签署“第四个政治文件”

经济规模:中国4.59万亿美元 / 日本5.04万亿美元

2008年5月,胡锦涛访日,与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签署有关全面推动“战略互惠关系”的《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成为继1972年的《中日政府联合声明》、1978年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以及1998年的《中日联合宣言》后的“第四个政治文件”。该声明并未过度触及历史和台湾问题,而且还加入中国高度评价日本战后和平路线的表述。

胡锦涛与福田康夫。(资料图片)

2010年

重要事件: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越日本、钓鱼台问题大起波澜

经济总量:中国6.1万亿美元 / 日本5.7万亿美元

2010年9月,在钓鱼台(日称“尖阁诸岛”)海域,中国渔船与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艇发生冲撞。在渔船船长等人被日方逮捕之后,主张拥有领土主权的中国通过限制对日稀土出口等措施,以强硬姿态作出对抗。经此一役,本来已有改善的中日关系再次转差。

2012年

重要事件:日本民主党政府宣布把钓鱼台“国有化”,中日关系跌至低点。

经济总量:中国8.56万亿美元 / 日本6.2万亿美元

2012年9月,时任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决定把钓鱼台“国有化”,中国政府形容“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中国民间则发生反日示威,此后,两国关系恶化到“邦交正常化以来最糟糕”的程度。

同年,习近平接任中共总书记,安倍则在年底再次出任日本首相。尽管两国政府齐齐发生重大人事变动,但由于日本“国有化”钓鱼台一事的后续影响仍然存在,两人迟迟没有会晤。

野田佳彦“国有化”钓鱼台之举,直接导致中日关系陷入“邦交正常化以来最糟糕”之局。(资料图片)

2014年

重要事件:安倍晋三和习近平首度会晤

经济总量:中国10.4万亿美元 / 日本4.85万亿美元

2014年,乘著在北京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的机会,安倍和习近平终于首度会晤。可是,习近平在欢迎安倍时,表情极为严肃,反映两国关系仍然欠佳。

习近平在迎接安倍时,表情极为严肃。(视觉中国)

2017年

重要事件:关系回暖

经济总量:中国12.24万亿美元 / 日本4.87万亿美元

10月1日中国国庆节当日,安倍晋三率领一众高官,出席在中国驻日大使馆举行的庆祝酒会,这个做法过往极为罕见。而在年底的APEC峰会和东亚系列峰会上,安倍分别在短期内接连会晤李克强和习近平,被视为两国关系回暖的迹象。

安倍在中国驻日大使馆出席中国国庆及中日邦交正常化庆祝活动。(美联社)

2018年

重要事件:返回“正常轨道”

踏入2018年,两国关系持续向好,例如李克强今年5月顺利访日,这是继温家宝2011年访日后,相隔7年再有中国总理到访日本。而今次安倍重访中国,亦是7年来首次有日揆正式访华。从中日高层频繁互动可见,两国关系已重返“正常轨道”。

李克强5月访华时,参观日本车厂,全程获安倍陪同。(视觉中国)

(日经中文网/共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