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瞭望台】默克尔蹒跚前进 “德式稳定”迎挑战
自由民主党(FDP)党魁林德纳(Christian Lindner)11月19日宣布退出谈判,使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组成多数政府一事增添变数,一度有可能再次举行大选。然而,在总统施泰因迈尔(Frank-Walter Steinmeier)的游说下,谈判前景出现转机。11月24日,坚持要当反对党的社民党(SPD)表示愿意与基民盟(CDU)谈判。但善意背后,难掩各党派在组阁谈判中呈现的分裂状态,纵使默克尔稳坐多年的权位仍能保住,但几可肯定她对局势的掌控已经减弱。
11月19日,德国自民党党魁林德纳连同一众自民党要员,宣布退出筹组政府的谈判。由于绿党、基民盟及基社盟(CSU)加起来的议席不足筹组多数政府,由默克尔领导的谈判亦随即破裂。
林德纳表示,退出谈判是因各方缺乏“将国家现代化的共同愿景”及缺乏对运作“牙买加政府的基础信任”。他又控诉在谈判中,自民党无法确保该党选民希望在税制、经济及移民问题上看到的“变化”。林德纳在宣布退出谈判时更表示“不执政比推行劣政好”。
自民党秘书长贝尔(Nicola Beer)在会后亦指出,自民党与其他党派谈不拢。她指摘与会人士选择推行一些“会令德国‘去工业化’的能源政策”,而且未有取消为协助东西德统一而设“团结附加税”,及提出改善教育及移民问题的具体方案,矛头显然直指绿党。
正争取第四度担任总理的默克尔对自民党退出未有流露太多感情,只表示对其决定表示遗憾,并指一个令大家都满意的协议已近在咫尺。她强调基民盟会以国家利益出发,做出负责任的行为。绿党的代表亦指他们所作出的让步已到达“承受上限”,不能再退让。
另外,10月才由财长转任议长的朔伊布勒(Wolfgang Schauble),则向国会议员表示:“欧洲及世上很多国家正在等待我们”,希望谈判尽快有结果。而现在被自民党搬上政局最前线的施泰因迈尔,则呼吁与会的四个党派尽快返回谈判桌,并希望各党重新考虑自己的政治取态。
德国的三个选项
虽然自民党11月22日表示或会重返谈判桌,但自民党较早前的抨击,让自民党和绿党矛盾加剧,破坏互信基础,增加各方回到谈判桌上的难度,令施泰因迈尔的苦口婆心亦有可能变成空话。如不能再组“牙买加联盟”,目前德国尚有三种出路:重新谈判、基民盟与绿党或自民党组成少数派政府,或短期内再次举行大选。
第一个选项在谈判破裂后翌日,看似被刚带领社民党得到史上最差联邦议会选举成绩的舒尔茨(Martin Schulz)否决,但党内仍有声音表示,会考虑与基民盟重组政府。直到11月24日,社民党经八小时谈判后,终于决定打开谈判之门。外界一般认为社民党的财力已无法应对另一场全国选举,而且再次选举可能令社民党丧失更多议席,况且现阶段表达合作意愿亦有助改善政党形象,因此重启筹组谈判是最有利该党的选择。如社民党要成为执政党,除左右大联盟的选项外,还可加入绿党,做成“肯尼亚联盟”政府(三党黑、红、绿的代表颜色与肯尼亚国旗一样),加强新政府的支持度之余,亦可注入新能量。
德国在二战后从未经历过后两个选项,但最新民调显示,有六成三受访者较倾向举行新选举。而少数政府的选项亦不实际,如果基民盟与绿党结合的话,他们在每次表决议案时,就要多争取42人的支持,根本无法成为有效的政府。默克尔本人亦表明,不希望以少数政府姿态执政。
然而,提早大选亦非想像中容易。因上世纪威玛共和国的历史原因,今日德国联邦议会无法自行解散,总统必须任命一名总理,并将任命交由国会表决两次,而两次表决之间可相隔14天。如果该提名连续两次无法得到国会三分之二议员通过,则举行第三次表决,届时任何一党都可提出总理人选,任何人只需过半数议员同意就能成为总理。倘若在第三次表决仍未有人得票过半,总统在此时可选择任命得票最高者为总理或解散联邦议会,并在60日内重新举行国会选举。
各党在谈判破裂后的计算
提早大选是大部分政党不愿看到的结果,这等同剥夺他们在9月辛苦得来的成果,而且在议席上几乎没有增长的空间。对基民盟、基社盟来说,他们虽然保住最大党席位,但得票率却是史上最低;基社盟在巴伐利亚州的老巢更逐步被另类选择党(AfD)蚕食。另一方面,对绿党来说9月的大选是一场艰苦战斗,他们在选前民调支持率不断下降,最终得票率亦仅能超过5%门槛保住国会议席。谈判失败,以上三党要背负部分责任,若然重新大选,可能连上述战果亦保不住。
倘若重新大选的话,外界一般认为另类选择党将会夺得更多议席,使这股极右势力继续增长。在9月的大选中,他们以反建制姿态获得大量选民的支持,一举赢得92个国会议席,成为第三大党;如果筹组政府谈判破裂,他们就有更好的理据表示柏林的政治精英只为自己的利益而留在政坛,无法好好运作政府,届时另类选择党就会有更多弹药攻击传统政党。
然而,毅然决定退出谈判的自民党才是一众党派中前景最不明朗的一个。自民党在大选中打出国家现代化,以及收紧移民政策的旗号,吸引了大批城市精英支持,成功重返国会。不过,从林德纳那些“不执政比推行劣政好”的“金句”演说可看出,自民党今次退出谈判,显然是经过一段时间准备而作的决定。即使后来派遣贝尔表达重返谈判的善意,但林德纳无疑是在“玩政治”,为自己争取最多的政治利益。
不少消息指自民党内部认为退出谈判,加上收紧移民政策等主要方针,有助他们在第二次大选中吸纳更多另类选择党的选民,从而壮大在国会内的势力。这种做法,与透过移民政策削弱极右自由党、于10月赢得奥地利国会选举的人民党(OcVP)同出一辙。不过,从谈判破裂后的民调来看,德国有超过三成民众,都将最大责任放到自民党身上,而民调亦没有显示自民党的支持率有明显变化,依然是紧跟在另类选择党之后。
事实上,自民党今次退出谈判亦有历史因由。自民党在2009年与基民盟组成联合政府,但在谈判中为进入政府,几乎放弃了政纲内所有主要政策。而当时选择担任外长的党魁威斯特威勒(Guido Westerwelle)亦于在任期间备受抨击,使自民党在2013年国会选举得票率少于5%,是战后以来首次未能获得任何国会议席。今次负责谈判的党员埋怨默克尔为讨好绿党,只为自民党留下“面包碎”,致使他们选择退场,希望摆脱过往为权力放弃选民的形象,对贸然进入政府存有戒心。
默克尔的最后一次
今次谈判,亦显示默克尔在德国政界的影响力开始走下坡。虽然她在2015年接收百万难民而赢尽全球掌声,并提升了德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但此决定亦是促成今日不稳定原因之一。基社盟因姊妹党的决策失去大量选票,所以在谈判中希望默克尔能收紧移民政策;而自民党及绿党本来就处于政治光谱的对立面,他们的移民政策南辕北辙,大大增加合组政府的难度。但默克尔目前仍未完全成为组阁谈判的障碍,最新民调显示有58%民众希望她留任总理,而组阁的选择依然存在,她几可肯定会再任总理四年。
筹组联合政府是德国政治常态,历史上只有一次有政党能够单独执政;这次历时56日的谈判亦非耗时最长,四年前基民盟就用上80日才能组成政府。今次各个政党在追求权力之余,亦有将选民意愿放入考虑之列,虽然增加组成政府的难度,但是对德国民主,未必是一件坏事。
德国政府每次都能平安过渡的稳定结构,在今次遭遇巨大挑战,某程度上与德国政坛近30年来逐步碎片化的现象相符。今次自民党捅破德国稳定的神话,随时让战后德国走进从未走过的政治进程,并且让默克尔走下神坛,结果是福是祸仍然难料。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敬请读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