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民族共融政策施行半世纪 少数族裔愈感被排斥 矛盾表面化

撰文: 欧敬洛
出版:更新: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IPS)与亚洲新闻台(CNA)共同进行民调,发现新加坡实施已久的民族政策CMIO仍有一定用处,各民族可增加各自归属感,社会可照顾不同民族需要,但政策至今半世纪,愈来愈多族群感到自己被忽视甚至被排斥,揭示CMIO政策或需要改变。

新加坡主要由华人、马来人及印度人组成,其中以华人最多,但CMIO政策规定必须照顾其他民族需要。(视觉中国)

新加坡民族政策CMIO是民族的简称,“C”是Chinese华人、“M”是Malay马来人、“I”是Indian印族、“O”是Other其他族。尽管华人占了新加坡整体人口逾七成,但民族政策仍把马来人和印度人划分成主要族裔。

CMIO政策至今半世纪

CMIO民族分类最早在1824年出现,自新加坡建国后一直沿分类政策治国至今。政策意旨满足各民族需要,避免互相冲突达致社会共融。如一个地区的房屋会有民族配额,若该区华人太多会禁止华人再买房子,把位置留下予马来人、印度人或其他。

不过近年非华人、马来人及印度人的“第四民族”,即来自欧亚等地的外国人愈来愈多,一些过去的划分政策未能满足他们需要,且被分类成“其他”引起部份人不满,社会出现应审视CMIO政策的声音。

最新研究指CMIO政策仍然重要

为研究CMIO政策在今天新加坡的用处,政策研究所(IPS)与亚洲新闻台(CNA)共同进行民调,访问了近2000人,研究他们对CMIO的政策的看法和自身族群认同感。研究发现CMIO政策仍然重要,负责民调研究主任马修斯(Mathew Mathews)博士表示:“因新加坡人今天仍对‘种族’非常敏感,CMIO的目的就是为确保每个族群都能保存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无需放弃迁就他人。”

问题:你会以民族还是国家代表自己?

  整体(%) 各民族分类(%)
华人 马来人 印度人
民族为先 14.2 15.4 11.7 12
国家为先 35 36.8 35.2 32.6
同等 49 46 51.7 53.3
以上皆非 1.8 1.8 1.4 2.2

被问道“你会以民族还是国家代表自己”时,分别有14.2%的人认为“民族为先”,及49%的人认为“民族与国家同等重要”,认为“国家为先”则为35%。其中受访者认为语言和节日是让他们产生民族认同的重要标记,今天新加坡实行母语及英语双语政策,并制订涵盖三大民族的节日假期,都是让新加坡人增加自己各自民族认同感的一环。

新加坡是一个具有相当特色的多民族国家,法定假期亦包含了三大民族的节庆。(视觉中国)

认同共融但仍有种族歧视

然而调查亦发现,新加坡人对华人、马来人及印度人以外的种族接受程度仍有限。被问道对不同种族背景的新公民接受程度,只有华人族群、马来族及印族的接受程度高达九成,其他一律跌至八成或以下,反映CMIO中的“其他”族群受一定排斥。

问题:你对不同种族成为新公民的接受程度

  整体(%) 各民族分类(%)
华人 马来人 印度人
马来西亚 96.6 96.6 95.8 94.4
中国 96 96.5 98.1 96.4
印度 91.2 89.5 93 95.1
欧亚 83.7 81.8 85.8 85.9
高加索 77.9 77.9 79 78.8
日本 75.5 75.6 75.9 74.2
韩国 75.3 76.2 76 73.6
菲律宾 69.9 68 69.9 73.6
阿拉伯 64.5 59.5 73.4 68.4
非洲 61.7 61.4 62.7 60.4

去年同样由IPS和CNA的联合调查,发现尽管有七成受访者认为不应种族歧视他人,但仍有近三成受访者认为别的种族“正要求超越他们应得的福利”。近六成受访者承认有接触过种族歧视事件,大部份来自职场,显示社会矛盾仍然存在。

马修斯认为研究结果反映CMIO政策起了一定作用,现阶段无需取消。但研究亦引证了CMIO距离达致社会共融的目标有一定距离,特别自2000年来自其他地区的新加坡人口持续上升,政策有重新审视需要。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