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唯一中国人参与诺曼第登陆战役 第一手见证于香港展出

撰文: 李秀坤
出版:更新:

“唐楼中的二战日记:从香港见证欧洲战场的中国身影”展览自9月10日起,首次在艺穗会(Fringe Club)公开亮相。展览透过二战期间的中国海军军官林炳尧在日记及家书,揭示他曾于1944年6月6日,在英国战舰蓝蜜莉斯号(HMS Ramillies)参与著名的“诺曼第登陆”(D-Day)的故事。林炳尧的亲笔文章在香港被发现,是全球现存唯一能证实中国军人曾参与D-Day的第一手历史档案。

2015年,林炳尧长达80页的日记,在香港一栋即将被拆卸唐楼被偶然发现。林炳尧在日记内详细记载,他与另外23名中国海军军官获选到英国受训,随后参与D-Day的经历。联合策展人许创彦(Angus)及麦晓晖(John)根据林炳尧的记载,在亚洲与欧洲各地多方查证,发现林炳尧的经历与多项第三方资料吻合,内容相当可信。

他们的研究更与杭州师范大学退休历史教授黄山松其父的口述历史互相印证。黄山松教授的父亲黄廷鑫,是与日记主人林炳尧一同赴英受训并于D-Day作战的中国海军军官。

01专访:

9月9日至19日在艺穗会展出后,展览将移师至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展出至年底,并计划于2025 年在英国和法国巡回展出。展览获全球9所大学和5家博物馆大力支持,将持续完善不同角度的D-Day的叙事,突出D-Day为全球协作的历史定位。

联合策展人许创彦 (Angus,左)及麦晓晖 (John,右)根据林炳尧的记载,在亚洲与欧洲各地多方查证,包括与前英国陆军总参谋长General The Lord Dannatt见面。

联合策展人许创彦 (Angus)提及:“林炳尧参与D-Day的经历,以及其日记在香港偶然被发现的事实,背后诉说着香港的独特之处。我们希望为香港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角,了解香港与D-Day历史的特殊关联,促进公众认识中国人与欧洲长久以来的友谊、团结及文化交流。”

联合策展人麦晓晖 (John)表示:“个人的选择影响他们的人生以及历史。林炳尧前往英国受训和参与D-Day的重大抉择,改变了其人生和世界走向。我们义工团队的初衷是活化被尘封多年的历史,补充鲜为人知的部份。当寻求其他团体合作时,我们获得世界各地不同组织、个人一呼百应,大力支持展览的推出。透过是次展览,我们诚邀香港市民重温香港与世界的联系,在诺曼底登陆 80年后体验林炳尧的奇妙经历。”

麦晓晖(John)和许创彦(Angus)指出,这些史料对诺曼第登陆战役(D-Day)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欧嘉乐摄)

9月至12月底,为期四个月的展览详情如下:

关于“唐楼中的二战日记:从香港见证欧洲战场的中国身影”

“唐楼中的二战日记:从香港见证欧洲战场的中国身影”展览从一群中国海军军官由中国战时首都重庆辗转抵达欧洲,再参与诺曼第登陆(D-Day)的作战经历出发,揭示中国与同盟国并肩作战的一幕,阐述一段被尘封多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

展览获全球九间大学、五间博物馆、四家(法国、比利时、英国及欧盟)驻港领事馆,以及众多历史学家和民间团体支持。

关于考城学社

考城学社 (The Urban Studies Institute, “USI”) 是一家注册慈善机构,致力于香港城市研究、保育倡议、建筑及社会设计。考城学社以跨学科的方法,促进规划、建筑、社区与城市研究,促进公众认识和讨论城市空间与建设议题,⁠建立香港城市演变发展论述与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