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锦星卸任两年终见证红花岭郊野公园成立 行山大赞边境景观独特
红花岭郊野公园正式成为香港第25个郊野公园。前环境局局长黄锦星个多月前与记者到红花岭行山,他表示由2017年开始参与划定新郊野公园,叮嘱同事做好与市民及持分者的沟通,至他卸任后两年终见证红花岭郊野公园成立。他认为红花岭的景观跟其他郊野公园截然不同,行一座山可以欣赏到香港、深圳两地景致,相信能够吸引郊游人士探索。
在1月底,记者相约黄锦星到红花岭行山,这是他第3次到访这座高492米的北区山峰。他说:“第一次行的时候,我还是(环境局)局长,知道要将红花岭规划成新一个郊野公园,所以跟渔护署署长及相关同事来行一次,倾一倾怎样做好这个新郊野公园。”
“感觉几奇妙,我由中学时代开始行山,想不到除了使用者的身分,还可以参与设计及划定一个全新的郊野公园,我都相当兴奋。”香港回归后成立了3个新郊野公园,分别是1998年的龙虎山、2008年的北大屿(扩建部分)以及今年的红花岭。
黄锦星记得,2017年初的施政报告(梁振英的最后一份)提及划定红花岭郊野公园,之后他开始参与相关工作。他说:“那几年有几个计划与郊野相关,部门同事很努力,多管齐下,一齐推展。当年有那么多项目一起推展,这是我们局的突破,要很多人力物力。”
黄锦星如数家珍地说:“将大浪西湾的不包括土地划入郊野公园,这是很有挑战,逐步去做,当时有十年未试过增大郊野公园面积。跟住我们规划红花岭郊野公园,在2017年我们又成立乡郊办(乡郊保育办公室)。沙螺洞是个有40年争议的地方,我们争取到非原址换地,将它保育。”
据2016年11月郊野公园及海岸公园委员会的郊野公园委员会简报文件,渔护署会于2017年就红花岭郊野公园咨询持分者,之后启动法定程序,整项指定郊野公园工作预期于2019年完成。结果,政府在去年11月才就红花岭郊野公园指定令刊宪,今年3月1日生效。
被问到历时7年才划定到红花岭郊野公园是否太慢,黄锦星说:“隔了16年再有郊野公园,我们希望这个郊野公园做好一点,在跟市民大众及持分者的沟通做得更多,甚至之前的郊野公园也未必做到那么深入。”黄锦星在2012年加入政府,成为问责官员,担任环境局局长,至2022年卸任。
他解释郊野公园本身以外,他也很重视附近乡郊的发展,视两者皆为香港的重要资产。他说:“红花岭旁边的村落,我都希望渔护署的同事可以跟他们一齐去倾及参与。例如莲麻坑村入面的设施,其实可以帮助到行山人士的体验,亦令到郊野公园可以裨益到附近的村落。”
红花岭除了拥有生态价值,还有不少军事及采矿的历史遗迹。黄锦星说:“第二方面的挑战是,红花岭本身有独特的文化历史,例如矿洞、碉堡,要令这些特色跟新郊野公园结合,当中有跟持分者参与沟通的过程,亦有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挑战。”
红花岭位于新界东北部的沙头角,指定的郊野公园面积约530公顷,毗邻香港与内地边境,由次生林、灌木及高地草原组成。该处生物种类丰富多样,当中有不少属高保育价值的动植物物种,例如红杜鹃、土沉香、大草莺及灰伏翼。
渔护署会将红花岭郊野公园内的莲麻坑铅矿遗址活化为开放式博物馆,让公众了解当地工业采矿历史和蝙蝠生态。园内亦会提供远足径网络、郊游地点、观景点等康乐配套设施,并于适当位置装设告示板、方向标志、避雨亭等辅助设施。
黄锦星认为红花岭郊野公园景观独特,会吸引山友探索。他说:“最特别是够北,与深圳接壤,所以景观跟其他24个郊野公园很不同。(最正的景观是什么?)是景观,看到沙头角海、偏远乡郊的景色,另一边是深圳比较城市化的环境,当然还有梧桐山及红花岭在生态及景观上的连系,也是十分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