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MMA十秒KO太极拳 叶一知:传统武术败在门户之见
今天谈一个冷门的话题:武术。事缘看了一段新闻:“太极拳师对战MMA,十秒被KO,网民嘲太极只适合养生。”(内有片)
其实不用看片,单看“MMA对太极拳”,我已预计到结果,太极拳是输了八成;再看对战者的资料和身型,输十成!
文:叶一知 (鸣谢作者授权转载)
太极拳对MMA,战况连环图:
MMA选手37岁,肌肉发达,体型属重量级;太极拳选手,41岁,看上去像一个发福中年,其后颈的肥肉很突出。到了这把年纪,差四岁,就是差四岁;即使体重相约,两者肌肉质量也相差太远,肌肉对脂肪,是很难打的。
看报道和网民反应,觉得可悲的是,在资讯这么发达的今天,人的视野还是如此狭窄,还在讨论哪种武术“天下第一”这种层次。我们可以比较不同门派,可以比较其理论和特色,比较创派者的思想和格斗原则,这些是可以比的,有些门派的想法确有优胜之处。但如果上擂台,就不是比打嘴炮,而是动真格,最讲究的,不是门派的武术有多厉害,而是比训练、体能、心理状态和一点天份。没有人怀疑李小龙只是在电影上打得,因为他每天练至少六小时功夫,每天六小时啊。他说过:“我不惧怕对手识一万种腿法,但惧怕对手只懂一种腿法,而练了一万次。”这个世界何来最强的武术?这个世界只有最强的武者。
【专页】MMA徐晓冬十秒KO太极拳 称李小龙仅业余 中华武术完了吗?
MMA是什么?Mixed Martial Arts,综合格斗技,Mixed,即甚么都有,目标是上擂台,玩技击,所以认真对打必然是训练之一。太极拳呢?我就未听过以认真对打作训练(当然,可能有我不知而已)。一个不断去练习擂台对打,一个练套路推手或“示范式”格斗,而不是练习free fight,结果显然而见,挨十秒是差不多了。
网民说传统武术不及MMA,有些人还反驳。无谓吹水,不及就是不及,很理性的结论,干脆认了吧。为什么?因为大部分传统武术都故步自封,充满门户之见,而且自高自大。如前所述,MMA是综合格斗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东西?就是传统的西洋拳发现自己只有拳,没有其他东西,各门派动真格时,经常要A对A,A对B就不打了,不够刺激。MMA在九十年代出现,摒弃了门户,上到擂台,什么都行,打得便行,所以没有限制。例如,西洋Boxing的拳套只能出拳,不能用手捉拿对方,没有摔技,所以MMA转戴露指拳套,可以用摔技了。还有,大部分格斗技,很少有“地战”。像片中那个太极拳师被击倒在地,格斗便转为地战。你有没有发现,大部分你熟悉的功夫,跆拳又好,空手道又好,咏春又好,西洋拳又好,都没有地战招式,跌低咗就唔识打;但MMA既集各家之大成,自然有地战,如巴西柔术的锁技。如果你有看《激战》,便知道我说什么。张家辉教了彭于晏一段日子,最后都要请求另一位教练教他锁技,以应付地战,就是这个原因。
MMA徐晓冬vs太极雷雷,慢镜版:
大部分传统武术 (我所知的)都缺乏应付地战的方法。你看《叶问》,觉得咏春好好打,但你有没有看过叶问倒在地下?这不行,因为只懂咏春,倒在地下便几乎只有挨打。太极拳讲求松沉,定和沉是终极原则,故实战时根本不应被推倒在地,但真的被推倒在地,在懂地战的MMA面前,也只有挨打份儿。所以,片中太极拳师一倒地,即被KO,因为任何家的太极拳都没有应付地战的方法。
MMA是一种不断改良演进的新格斗方法(其实不是一种门派),再加上是以擂台取胜为主,理念上超越很多武术,理所当然。但这是新意念吗?不,李小龙一早就拼弃门户之见,截拳道不是什么门派,而是一种综合了众多武术的精简原则。可惜,华人练武者虽多,但能像李小龙般有这么开阔的眼界,肯定不多。
咦,不是说太极拳是“以柔制刚”、“以弱胜强”吗?这都是真的,包括以弱胜强,但我们看得武侠小说太多,便觉得以弱胜强等于“以最弱胜最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违反物理定律。物理上最著名的“以弱胜强”原理,是杠杆原理,你用杠杆原理制造一个工具,可以轻易移动十公斤的东西,但不代表相同的工具可以移动一吨的东西。人家比你后生,肌肉质量比你强,甚至比你重,又以擂台为主要训练,你练甚么太极拳也会被比下去。难道一个练了太极拳的小孩,就能“四两拨千斤”打倒一个成年人吗?
太极拳能养生,众所周知(但为什么能养生却很多人说不出来),那么太极拳能否技击?太极拳当然有技击,但多年经验显示,很多理论上可行的技法,在实际上是非常难用。很简单,太极拳讲求松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以柔制刚,但能保持松沉的状态,是与心理有关的。自己练功时,练套路时,要练到松沉当然较容易,但上了擂台,Sorry,要保持这种状态很难,因为你怕被打中,打中会痛,会流血,会倒下,会尝到失败的滋味,会冇面……,所以你会有压力,一般还很大压力,那么你怎样松沉?这就是理论上和实际上的分别了。
咁,太极拳除了养生,咪即系冇乜用?也不然,练太极拳,你会学到巧劲,不用拙力,用巧力,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有用。咁即系唔打得?也不然,因为你可以将当中的运力原则,放进其他武术。如果你有看《一代宗师》,便会认识“形意拳”和“八卦掌”,这两种武功与“太极拳”合称“三大内家拳”(与内功无关,无法打出龟波气功的,pls),咏春虽不属内家拳,但某些原则可令咏春发挥得更好,很多理论也与内家拳相通。太极拳是练“功”的,本身的格斗招式很难在实战发挥,即系唔打得,但日子有功,可强化其他功夫,包括本来就几打得的形意八卦和咏春,甚至西洋拳。例如练了太极拳,放到咏春黐手,一般来说你可以比只练咏春的人更易“黐”到对手;太极拳的身劲、松腰,可放到形意和八卦,就劲上加劲;练得松了,你学西洋拳时会发现进步会比人快,因为好拳都是集中和松,而不是紧紧揸住拳头硬挥出去。
更重要是,去到一定年纪,你是很难维持高度的肌肉和体能训练,夹硬练成一身横练肌肉,只会极度伤身。太极拳的巧妙用力,正好补足日渐衰退的体能和松弛的肌肉。
《一代宗师》里有句很有意思的对白:练武者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传统武术传承的问题,就是只能“见自己”,视野只见自己的门派,更甚者,不少练武者只看到自己的门派,眼中只有自己,练得几年便自觉“好打得”,因为他们没有见过天地。最大镬系,他们没有见过天地,便“见众生”,授起徒来,把狭窄的视野传承下去。MMA的出现,就是发现传统西洋拳的不足,才搞一个“没规则”的游戏规则,提高格斗技术的演进,而不是在自说自话“Boxing才最劲揪”。
【专页】MMA徐晓冬十秒KO太极拳 称李小龙仅业余 中华武术完了吗?
如果说,传统军事武器比现代军事武器强,鬼信。那传统是否无用?今天的人包括西人还在读和翻译《孙子兵法》,讲完。
当然,有小朋友问我:“其实练这些有咩用?”我只能说:“冇用㗎,有兴趣咪练啰,唔通我一把年纪真系去打擂台咩,畀人打死都似。”在功利的香港,谈自己的兴趣和心得,是很赶客的。你能读到这里,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