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传统框框 带动女足狂热
“赛马会学界足球发展计划”(计划)除了将现代化的足球训练模式引入校园,同时鼓励不论男女、年龄、能力、地区的学生参与,一同享受踢足球的快乐。近年,愈来愈多学校开始在校内发展女子足球队,打破固有的传统男足框框,其中已发展女足的两间学校,打鼓岭岭英公立学校及中华基督教会协和小学期望透过一连串活动,为新一代女将争取更多参与足球运动的机会。
打鼓岭岭英公立学校足球队负责老师甄惠玲感谢计划启发自己下定决心成立女足队:“见到有好多女老师参加计划,又发现原来好多学校已经有女足,体会到女孩子也可踢足球的道理,所以决定只要校内有小朋友想参加就成立。”但她坦言在学校推动女子足球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只有3至4名女孩子参加,初时会担心她们觉得踢波粗鲁,又容易受伤,误以为她们会好‘锡身’,但其实她们踢足球时也能够与男生一般有冲劲,甚至比男孩子多一份细心,会在训练中互相提点其他同学的姿势、仪容。”
岭英女子足球队已慢慢发展至10数人的规模,甄惠玲体会到由零开始慢慢建立女足文化绝不容易,她形容自己的角色犹如一位妈妈:“由零到慢慢见到有成果,好像妈妈见到自己的BB出世、长大。虽然中间面对好多困难,自己都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但见到女足的成长令我好感动。”
“最深刻是在女足刚成立时自己带队参加香港赛马会北区中学女子四人联赛杯(N-League Cup)小学组赛事,当时只有4队球队参加,而我们是第四名,返到学校有小朋友因为觉得自己有好多不足而喊,原来她们比我想像中紧张、上心。及后她们比以往更努力去练习,更会主动提出练波,希望可以进步。”
她感谢计划提供不同学习机会予女足:“计划邀请了曼联足球学校香港总教练奥拜恩(Christopher O’Brien)校访,以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投入练习,又会举办不同足球比赛让小朋友认识其他学校的球队,在家人、老师面前展示练习的成果。”
打鼓岭岭英公立学校女足队员唐婧岚表示身边的家人和朋友都支持自己踢足球:“足球不只是男生才可以参与的运动,妈妈及朋友都会鼓励我继续踢波。我的目标是希望可以成为香港女子足球队代表,到不同的地方比赛。”
甄惠玲寄语女足队员要珍惜踢波的时光并享受当中的乐趣:“在疫情下即使有冲劲同热诚都无法训练,所以希望她们珍惜练习的时间,珍惜与同学相处的机会,同时享受足球带给她们的快乐,希望她们将来回想起小学时,有一段同同学踢波的难忘回忆。”
中华基督教会协和小学足球队负责老师刘芷莹在2019年成立学校女子足球队,希望可以透过学校体育课及校队训练,突破性别定型的社会传统框框:“传统观念就是足球是男生的运动,女生应该打排球,但运动不应该被性别局限。”她认为计划的吸引之处是有多间学校参与,鼓励地区之间的友谊赛,让女孩子有更多比赛机会,借此推动她们进步。
中华基督教会协和小学女足球员罗心悦认为运动无分男女,只要喜欢就可以参与,加上足球是一个好热闹、很开心的运动,希望可以有更多女孩子加入校队,一同享受踢足球的乐趣。
受到疫情影响令协和女子足球队面对人数不足的问题,刘芷莹期望未来可以招募更多女孩子加入:“一直希望可以带领女足球员参加比赛,虽然现时球队有7至8名女生,但5人足球至少都要有10个球员才能够接受恒常训练,疫情更令球队无法连贯地招募及练习”。
不过刘芷莹庆幸疫情并无冷却协和女足对足球的热诚:“有一些球员在初小加入球队,现在已经小五、小六,即使中间因为疫情而暂停训练,但当有机会练习,就全情投入,希望捉紧毕业前可以踢足球的时光。”
中华基督教会协和小学女子足球队球员黄暟晴已经加入了足球队4年,形容足球是一个集体游戏:“足球是一项可以好多人一齐玩的集体游戏,计划令我感受到踢足球的乐趣,可以放松身心,希望未来入读的中学有女子足球队,让我继续发挥所长同喜好。”
刘芷莹希望毕业并非女孩子们在足球路上的句点:“足球可能是其中一件她们在小学入面好重要的回忆,期望她们将小学女足的经历带到中学、大学,无论是继续参与女足,抑或只是透过电视观赏球赛,都对香港整个女足发展有帮助。”
甄惠玲及刘芷莹亦将于7月参与由马会联同曼联足球会及香港足球总会合作推出之本港首个以女足为主题的网上课程 —“香港赛马会 Pass-It-On教练持续培训网上课程 —女子足球”。是次活动邀得曼联女子足球队的主教练、医生和分析师,以及曼联青训学院运动心理学家担任讲师,向本地女子足球教练分享国际级专业知识及经验,从体格、心理、社交等范畴,协助教练了解女足球员面对的困难及需要,从而更有效地为她们提供球场内外的支援,为香港女足发展出一分力。
(资料由客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