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朗奥运夺金|情感隔离中的兴奋时差 感受沉淀后真实的张家朗

撰文: 高诗琦
出版:更新:

“你喺唔喺现场啊?一定好兴奋啦”、“现场睇住咪好Hyper”。张家朗夺金时,电话传来大量讯息。
哎,但,真的没有⋯⋯转念细想,“奥运金牌”,到底是怎样的一回事?
“奥运金牌”本人张家朗,又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
01体育记者高诗琦现场直击

本以为踏入新的一天,滞后的兴奋会出现,但事隔一天再跟行家说起,似乎大部份身在东京的香港(文字和摄影)记者,还未有那种见证张家朗夺金的激动,除了疲劳,还有为了工作的抽离。

在剑击馆一整天都透过相机观景器“看”着剑道和剑手,没有慢镜重播得分时刻、没有多角度镜头捕捉剑手和教练情绪,一整天下来最激动一刻,是家朗在8强落后8:14下,一分一分反胜之时,既手震、心跳也加速,既忍不住轻声说加油,又跟身旁行家“互相提醒”:“没机会的、输了输了⋯⋯”我们当然好好好好好好想家朗赢,只是我们都习惯香港体坛的好消息,大都是不期而遇。

▶▶▶紧贴2020东京奥运 最新赛程全面睇

张家朗昨日由32强起愈战愈勇,每一剑都激动人心。(资料图片/高诗琦摄)

奥运“泡泡”与香港的投入对比

但家朗进到4强之后,又不禁抽离了,笔者心理质素不好,不冷静,就无法最有效率地工作。直到深夜回到酒店,开始追看错过半天的新闻和IG,才发现全港为家朗投入、疯狂,大批市民在商场看直播,全港一起为一件事、一个人经历同一种情绪起伏,更事关体育,有多久未试过?若然人在香港,大概也会相当兴奋、投入吧,但身在奥运“泡泡”内,仿佛失去了与外界、与香港的感知。

对张家朗来说,会否也是如此?

张家朗奥运夺金感言 金牌好重 盛载的是相信更是勇气

张家朗奥运夺金︱将金牌献爸爸作生日礼物 香港剑神:最紧要坚持

“奥运金牌”,到底是怎样的一回事?(资料图片/高诗琦摄)

成为“奥运金牌”后过了15小时,家朗在选手村带着奖牌接受香港传媒访问,他尽管因肌肉疲劳一夜无眠,精神仍不错。今日,在场记者都是多年的熟悉脸孔,电视台行家肉紧地追问他各种感受、想法,过了一天有回想起什么深刻画面吗?赛后有收到什么特别的打气讯息吗?有跟父母联络吗?“昨天没什么画面特别深刻,因为太攰了”、“刚跟小伦聊天,都感觉不太知道发生什么事”⋯⋯

成为“奥运金牌”后过了15小时,这重甸甸的四个字背后意义仅是纯粹竞技上的惊喜。(高诗琦摄)

在家朗眼中,“奥运金牌”的意义是纯粹竞技上的惊喜:“之前的奥运冠军通常在世界赛拿到很多成绩、年纪有咁上下、有很多经验⋯⋯没想到自己也可以做到!”但“史上奥运第二金”、“张家朗”等关键字,在慢一小时的香港已非体育层面之事,而成为一种社会热潮与现象。

一夜间,张家朗的IG Followers激增到超越Mirror成员Anson Kong、直逼Ian;传媒争相联络他昔日的老师、朋友、父母,希望挖出什么故事;他的身高、兴趣、家人背景、IG上Follow了什么、爱穿什么,通通成为茶余饭后话题,他本人也成为商家品牌的推广策略主角,远在东京的他,大概还未有太深刻感受。

张家朗的IG Followers激增,甚至超越了偶像组合超越Mirror成员Anson Kong。(截图)

社交网络世代下的“香港第一金”

张家朗不是香港第一个奥运金牌,却是社交网络世代下的“香港第一金”,1996年“风之后”李丽珊夺金,大家可以谈论的只有她在直播访问的名句、和在电视报纸做过的访问;现职的体育记者,也几乎没人。但张家朗处境不同,公众目光和各种评语瞬间淹至的当下,他自言“怕丑”,“不太知道要怎么应对”。

犹幸因为奥运会后尚有全运会,他最快10月才会返港,让社会稍稍冷静才现身,对他来说怎都是好事。

【重温张家朗夺剑击首金】

+10

仍是那个纯粹的张家朗

事实上,当大家谈车票赞助、家私赞助、奖金和林大辉的250万,张家朗的反应是:“不太知道,有听朋友讲⋯⋯系啰。奖金?未谂呀,都系朋友Send嚟,都系谂咗团体赛先啦。”他绝非有意避答,张家朗一向不特别享受访问,不会设计在传媒前包装自己,只是此刻,他眼中真的只有剑击、只有队友、只有“比赛”,“比赛还未完成,不要因为自己个人赢了,就在团体放松,希望能再为香港多争取一面奖牌。”

张家朗就是个彻头彻尾的运动员,他想要的很纯粹,除了团体赛奖牌,还有——“想食牛角包呀”,小眼睛咪成笑眼,语调比谈奖金和赞助时活泼得多,有人追问为什么,他又变回一贯的腼腆,“我好钟意食牛角包⋯⋯”

只愿伴随金牌而来的一切,不会冲击他热爱剑击、热爱港队、热爱牛角包的那颗心。

一面奥运金牌,改变了历史,没改变他的纯粹。(高诗琦摄)

夺奥运金牌后15小时的张家朗:

+3

【不同机构送优惠予张家朗,甚至惠及其他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