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5星难度路线有几难行? 每人心中都有一把尺

撰文: 攀山者联盟
出版:更新:

很多介绍行山路线的网页和应用程式,都习惯概括地以“几多星”来表达路线的难度。你又有没有想过,那几粒星星背后,到底代表着什么呢?
文:攀山者联盟

笔者有好几次想约朋友行山,说明了日期时间地点后,朋友就问:“你这条路线,难度几多星?”

同样的长度、同样的海拔爬升高度,但走的岖山路上山,就比行石屎路困难得多了。图为吊手岩。(由作者提供)

你有试过被人问这个问题吗?如果你是我,你会怎样回答?你又有没有试过向你的领队问这个问题?那如果领队答你:“难度有4星。”你又会怎样反应?

在你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让我们看看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原来只要参考的指标不同,即使是同一条路线,难度评级也可以差天共地。

与其问人几多“星”,不如问以下问题更实际:

+3

🏃🏽‍♂01体育行山专页:靓景推介 装备介绍 人物访谈🏃🏾‍♀

🏃🏽‍♂行山前先睇路线片:咖喱山行山攻略🏃🏾‍♀

🏃🏽‍♂立即订阅01体育Youtube频道,了解更多行山及体坛资讯🏃🏾‍♀

上大帽山有各种方法,行平坦的大马路上山,比行崎岖的山路容易得多。(由作者提供)

世界各地“官方”路线难度评级大不同

对于登山者来说,“这条路线有多难行”是一条十分重要的问题。

很多时候,登山不是一种讲求盲冲直撞的挑战;登山的过程,是由一个接一个有意识的决定去组成的。而有组织的登山者,会根据路径的要求及自身的能力,去为自己订立合适的挑战。所以在选择路线之前,就需要预先知道路线的难度了。

这个情况不限于香港,在世界各地——近至台湾,远至美国、瑞士;由简单的晨运小径,到困难的雪山攀爬——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方法,去告诉登山者某条登山路线有多难行,协助登山者作出“行vs不行”这个决定。

船湾淡水湖郊游径,环湖大部分路段没有遮荫,曝晒时间长,也可以造成致命危机。(由作者提供)

但是,不同的地域,就会有不同的地形、气候、管理制度等等;即使在同一个地区,不同的登山团体也会有不同攀爬程度的成员,这些成员看重的登山元素也会不同。

因此,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团体,在制定自己的登山路线难度评级时,都会有不同的参考标准;以致在某个评级制度下的“一星”路线,有可能已经是另一个制度下的“五星”路线了。以下举两个难度评级的例子,让大家参考一下。

(例子一)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郊野乐行》的难度评级:

难度评级:1星|定义:短于4公里,需时1小时以内,海拔高度改变少于100米,平坦易行。
难度评级:2星|定义:4-8公里,需时1-2小时,海拔高度改变100-200米,有少量梯级。
难度评级:3星|定义:8-12公里,需时2-3小时,海拔高度改变201-350米,比较多梯级。
难度评级:4星|定义:12-15公里,需时3-5小时,海拔高度改变351-500米,颇多梯级。
难度评级:5星|定义:15公里以上,需时5小时以上,海拔高度改变多于500米,多级难行。

(例子二)美国优胜美地点数系统(Yosemite Decimal System)难度评级:

难度评级:第1类|定义:在一个平坦的地面行走,受伤机会低,下堕的话很少会致命。
难度评级:第2类|定义:在陡峭的登山径往上走。
难度评级:第3类|定义:地形更陡峭,需要用手辅助攀登,受重伤的机会增加,但下堕的话不一定致命。
难度评级:第4类|定义:简单的攀岩地形,部分特别陡峭的路段建议用绳索做保护;如果在没有绳索的情况下下堕,很可能会致命。
难度评级:第5类|定义:真正的攀岩,山形接近垂直或完全垂直,需要有攀岩的技巧才能前进,以及需要用绳索和攀岩器材来确保安全。如果在没有绳索的情况下下堕,会导致重伤或死亡。

有没有发现,以上两套系统,虽然都是分5级,但每个级数所代表的难度却有很大差异?

船湾淡水湖郊游径,环船湾淡水湖兜一圈,全长15.5公里,在《郊野乐行》属于5星路线。(由作者提供)

汝之五星难度,吾之两星难度

以香港的船湾淡水湖郊游径(也就是行山人士所谓的“环湖”路线)为例——这条郊游径全长15.5公里,路况都是不断上上落落的碎砂石路,而且全程曝晒,没有遮荫。

由于渔护署《郊野乐行》网页是介绍郊游径的,而这些郊游径全部都没有特别需要攀爬的路段,所以评级的时候焦点放了在对登山者的体能要求这个项目上;因此,船湾淡水湖这条郊游径,在《郊野乐行》中就得到了“5星”难度的评价了。

不过,美国的优胜美地系统,还包括了各种需要攀爬垂直悬崖的路线,所以焦点会放在登山者的攀爬技巧和失足会否致命这两个项目上;而在美国的系统,船湾郊游径的难度最多只能算是“第二类”。

有些路线,下堕有机会致命,所以会用绳索做保护。(由作者提供)

难度定义人人不同

在这里要表达的是,只要制定系统的人考虑的因素不同,即使是同一条路线,也会得到迥然不同的评级。同样道理,香港坊间有这么多行山网页和应用程式,我们能否确保网页A所谓的“1星路线”,难度跟应用程式B描述的“1星路线”完全一样?

如果我们习惯只看某条路线几多星,就贸然上山,可能到山上时才发现路线的难度跟自己的期望有很大出入,轻则需要撤退,严重的话还可能会被困要报警呢!

夏天行山必备12件小物(按图放大):

+7

避免问人难度几多星

回到文章一开始的情景:如果有人问领队“你这条路线有几多星”,作为领队,可以怎样回答会比较理想?与其从领队的角度出发去考虑怎样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如先从发问者的角度出发,想一下:他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当你问人一条路线有多难,其实是想得到些什么资讯?又有没有更好的问法呢?

如果你是发问者,与其问“这条路线有几多星”,下次不妨试试问你的领队以下问题:

1. 这条路线有多长?

2. 路线海拔提升和下降各多少?

围著城门水塘走平路绕一个圈的长度是8公里,上落一转大帽山山顶的长度也是8公里,但两条路线在海拔差距和难度上的相差可大了!

3. 行程预计需时多久?

走石屎路上一次大帽山,跟走碎砂石路上一次吊手岩和大金钟,距离和海拔提升都差不多,但路况不同,所需时间可能也会有很大的分别。

4. 路线多不多隐秘的小径和密林?

有时候即使是很平缓的小径,如果被密密麻麻的植被覆盖,也可以走得很吃力的;更有可能导致迷路。

5. 路上遮蔽处多不多?

这包括了凉亭、沿途树荫等等。尤其在夏天,长期曝晒也可以造成致命的意外。

大屿山的狗牙岭,险峻陡峭,是不少行山人士心目中的困难路线。(由作者提供)

6. 路线上的地形是否复杂?需不需要用手辅助攀爬?多不多陡峭的砂石路?

7. 在某些地方失足的话,会不会受重伤或致命?

蚺蛇尖和狗牙岭,在香港很多行山人士心目中都算是最难的路线,但在其中一条上某些位置失足的话,很大机会可以致命,而在另一条路线则不然。这个分别,在决定去不去行某条路线时,是需要考虑清楚的。

8. 如果发生什么意外,或者走累了,这条路线上有没有可以撤离的退路?

在香港,即使是郊游径,也有一些是没有退路的。例如前面提过的船湾郊游径,整整15公里之中,基本上只有入口和出口两个地点可以回到市区;所以你要么把它走完,要么就原路折返,中间基本上是没有其他退路的。

部分行山路线会有致命风险。(由作者提供)

领队出发前宜了解队员行山经验

好了,现在换个角色,假设你是领队,而有队员问你某条路线有几多星,你又会怎样回答?以下是笔者自己的习惯,给大家做个参考。首先,就上述8个项目,尽量多给发问者资讯,让他对于路线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领队也不妨反问参加者几句,如“你试过最长的路线行过多长途”、“你以前有行过涧吗”、“你在香港行过觉得最难的路线是哪一条”诸如此类。这样,除了队员对于路线有更深的了解,你作为领队对于队员的能力也会有更准确的认知了。

原则:资讯越多越着数

登山,就是一个需要不断做决定的活动。而很多时候,每次登山要做的第一个决定,就是行不行这条路。你每得到多一个资讯,你对路线的了解就愈准确,你所作的决定就愈有根据。所以,与其讨论“这条路线几多星”这种概括性的问题,下次不如试试深入一点,跟你的队友探讨一些可以为你提供更多资讯的问题?

本文作者攀山者联盟是一间本地攀山向导组织,成员包括中国香港攀山及攀登总会的山艺教练,以及加拿大攀山向导协会的顶绳攀岩教练。

山野零垃圾,由你我做起。(01美术制图)

行山途中唔识路,要揾路时靠什么?

+4

哪款最高能量?哪款最多蛋白质?一齐睇睇12款运动能量棒(按图放大):

+7

行山前先了解行山礼仪:

+11

教你用“GPS远足留踪”服务:

+9

建议放入背囊的行山装备: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