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人士以网球会友 小球员从球场看世界 马会用运动连系社区

撰文: 普利森
出版:更新:

一边耳朵使用人工耳蜗的她不懂手语,透过文字与听障朋友观赏网球比赛,一同为世界级球手的精彩表现而赞叹;看台上也有中国香港智障人士体育协会受惠家庭前来观战,亲子同乐;球场外还有一群“老友记”首次体验新兴运动匹克球(Pickleball),享受久违的运动乐趣。

香港网球公开赛2025早前在维园网球场举行,香港赛马会作为活动的官方社区合作伙伴,支持举办赛马会香港网球公开赛社区计划,吸引各界人士热烈参与。除了现场观战,他们还参与场外各项活动,体现了运动的真正意义——灌注快乐能量、连系生活社区。

摄影:欧嘉乐

维园网球场外的同乐区,聚集了到场观战和到各摊位游玩的球迷,除了粤语、普通话、英语、日语等世界各地的语言,还有手语——听障人士Gagan满脸笑容地走近,以文字及手势表示期待赛事。

马会社区计划受惠者及听障人士Gagan平时只能用手语及文字沟通。(欧嘉乐摄)

听障人士以网球认识朋友

看台上,几名听障网球爱好者正在欣赏八强梅锡迪(Lorenzo Musetti)对梅拿(Jaume Munar)的比赛。现场观众不断为球员打出落点刁钻的球而欢呼鼓掌,来自印度的Gagan虽然只能透过眼睛观赏赛事,但他不断以手势和表情向记者表示,非常享受这场比赛。

Gagan自2016年来港居住,五年前开始接触网球,一试爱上。采访当日是他首次现场观看职业比赛,他以文字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很喜欢看职业球手比赛,希望能够从中学到他们的出色技术。”

今次马会社区计划也邀请来自不同院校学生前来观战。(欧嘉乐摄)

这天与Gagan同行的还有他从其他马会支持的网球计划认识的同学Trinity。Trinity有一边耳朵使用人工耳蜗,她不懂手语,要通过观察口型与人沟通,却透过网球与Gagan成为好友,运动成为两人的连结。

Trinity说:“我的听力相对较好,但感受到不少同路人想发展兴趣时,遇到不少困难,始终听障人士生活受限,犹幸网球是我们与其他人连结的途径,现在不少朋友都是通过打网球而认识的。”

Gagan认为网球让他与更多人相遇。(欧嘉乐摄)

小球手因为运动而学会独立

15岁的陈泽言通过中国香港智障人士体育协会前来观看赛事,原来他也是一名充满天份的网球员,球感好,父母也期望继续发掘泽言的网球潜能。

其实泽言的父母本身也热爱运动,两人分别喜欢网球及羽毛球,泽言则热爱足球、篮球、网球、乒乓球等,陈父平时经常陪儿子比赛和练习,运动同时享受亲子时光。

马会社区计划受惠者陈泽言(中)充满网球天份,不时参加学校比赛。(欧嘉乐摄)

陈氏一家去年也在马会支持下观看香港网球公开赛,泽言乐在其中,陈爸爸说儿子更因此成长不少:“他之后参加学校比赛时更具决心,每一分都尽力去追,跟两、三年前完全不同,‘大个仔咗’。”问到对将来的期望,泽言妈妈说,希望儿子有一天能够冲出香港比赛:“因为想他独立,又可以汲取不同经验,让他出去见识一下,扩阔眼界。”

在网球同乐区的摊位游玩时,泽言乐在其中。(欧嘉乐摄)

大学生参观现场大开眼界

除了球场内的连场激战,球场外也令一众社区参与者大开眼界,譬如香港树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学生林文谦,他本身热爱网球运动,但未曾现场观战,所以报名参加今次活动。他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了球场附近的各项设施,更有机会近距离看到俄罗斯球手卡卓洛夫(Karen Khachanov)练习。

林同学说:“本以为只看到比赛,但想不到能够近距离看球手练习,另外也参观了球员休息室、球员餐厅等,没想到今次活动有这么多意想不到的得着,除了认识网球赛事的运作,更看到一些平时没机会看到的‘幕后’画面,让我大开眼界。”

马会社区计划受惠者林文谦(左二)表示,今次活动令他眼界大开。(欧嘉乐摄)

老友记重拾运动乐趣

透过社区计划来到公开赛现场的还有一众银发族,他们在场外的匹克球(Pickleball)体验区玩得不亦乐乎。今年67岁的许荣德,年轻时打过网球和羽毛球,但渐渐因为工作忙碌而不得不搁起球拍,直到退休后,因参与了由马会支持的网球计划重拾运动的乐趣,他更积极向其他“老友记”推介运动的好处。

另一位社区计划受惠者、64岁的邓景辉同样健步如飞,他也感叹,三、四十岁时,人生重心都放在工作上,因而少做运动,“到50岁后开始觉得身体变老,我便去跑步参加马拉松,几年后关节劳损,便转打网球”。他参与社区计划后,重拾对网球的热爱,每逢香港主办赛事都会捧场,“自己也希望继续打下去,打到七、八十岁都继续打”。

马会社区计划受惠者许荣德(右三)与邓景辉(左三)都说,后生时专心工作,庆幸现在重拾运动乐趣。(欧嘉乐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