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安部警示:发现数百非法涉外气象探测点即时向境外传输资料
国安部10月31日消息,指近日发现数百非法涉外气象探测点即时向境外传输资料,广泛分布在内地全国20多个省份,对国家安全造成风险隐患。
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31日发布消息,称今年以来,国家安全机关会同气象、保密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涉外气象探测专项治理,调查境外气象设备代理商10余家,检查涉外气象网站3000余个,发现数百个非法涉外气象探测网站即时向境外传输气象资料,广泛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份,对国家安全造成风险隐患。
国安部指出,这些非法涉外气象探测网站,有的探测项目受境外政府直接资助,部分观测点设立在军事单位、军工企业等敏感场所周边,进行海拔核准和GPS定位;有的布设在主要粮食产区,关联分析中国农作物生长和粮食产量;有的长时间、高频次、多点位即时传输至外国官方气象机构,服务于外国国土安全和气象监测。
国安部说,相关设备体积小、便于安装、不易发现,能自动采集并即时互联网传输。相关涉外气象探测活动,未向中国气象主管机构申请涉外气象探测行政许可,未向气象主管机构汇交气象资料,向境外传输气象资料未经中国气象主管部门审批,违反《涉外气象探测和资料管理办法》、《资料安全法》等相关规定。国家安全机关联合气象、保密部门,依法对相关非法活动进行查处,及时阻断气象资料出境的违法行为。
国安部指出,气象资料作为基础资料,常见的种类有日常观测资料、卫星资料、雷达资料等,是资讯安全和资源安全的构成元素,与军事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气候变化、公共利益密切相关,非法采集和跨境传输气象资料的行为危害中国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2022年,气象局、国家安全部、国家保密局联合出台《涉外气象探测和资料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设立涉外气象探测网站实行行政许可,未经许可不得设立涉外气象探测网站;国防及军事设施区域、尚未对外开放地区、重点工程建设区域及其他涉及国家安全的区域不得设立涉外气象探测网站;违反相关规定的,依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或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国安部提醒,任何公民和组织在开展气象探测活动时,应绷紧国家安全之弦,有效保护气象探测资料,不得为境外非法采集和跨境传输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资料。如发现非法涉外气象资料探测活动,可透过多个平台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