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出鱼肉? 浙江大学:17天长成,与自然鱼肉别无二致

撰文: 林芷莹
出版:更新:

鱼肉都可以3D打印?日前,浙江大学联合大连工业大学对外宣布,通过干细胞分离、工厂化培养与组织化构建技术,成功合成国内首个厘米级细胞培养大黄鱼组织仿真鱼扒。

浙江大学介绍,科研人员以大黄鱼为研究对象,分离出具有高传代能力的肌肉、脂肪干细胞,并通过调控两种信号通路诱导肌肉干细胞分化。同时,基于可食用凝胶改造仿生建构鱼肌支架,三维培养肌纤维束,成功实现组织状细胞培养鱼肉的制造。

耗时17天长成,由细胞培养的大黄鱼肉与同类自然鱼肉别无二致,味腥、色白、质弹。(微信公众号@浙江大学)

浙大团队发现,肌肉细胞和脂肪细胞占普通大黄鱼肉固形物成分的八成以上,于是从大黄鱼轴上肌和腹侧体腔脂肪中筛选分理出肌肉干细胞和脂肪干细胞,作为细胞培养鱼肉的“种子”,并将其放到培养基内培养。

随着肌肉细胞的生长、分化,愈来愈多“鱼肉泥”产生,但肉泥是无固定外形的松散细胞团,并非大家认知中的鱼肉组织结构。

为了将“鱼肉泥”变成鱼扒,浙大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徐恩波副研究员通过构建生鱼块数字化结构模型,打印支架模拟天然鱼肌肉组织。

研究团队用3D打印出鱼扒。(微信公众号@浙江大学)

鱼肉在3D支架中的生长,肌肉细胞则沿着3D打印的仿生结构有规则的生长,形成三维培养肌纤维束,产生类似自然鱼肉该有的结构和纹路。

研究团队通过调整配方,降低打印温度,并采用可食用胶体材料,实现了仿生生长。后续,浙大团队通过注入脂肪细胞,便可组装成一块组织状的细胞培养鱼肉。

经过对培养鱼扒的外形,其中细胞数、肌肉细胞和脂肪细胞的比例、硬度、粘性、弹性等特征作对比研究,科研人员发现,培养鱼扒与真实大黄鱼的肌肉组织十分相似。

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未来食品实验室主任刘东红教授称,这项技术或将为解决人类餐桌肉品和动物蛋白供应提供更为广阔的支撑,并对海洋鱼类资源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经进一步分析,科研人员发现细胞培养的大黄鱼肉与同类自然鱼肉别无二致。(微信公众号@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