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晤沙利文「含金」?内地学者:美打破僵局 因对华战略已到临界

撰文: 上官哲哲
出版:更新:

5月10日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会晤。北京外交学者认为,今次会晤官方通稿字数虽少却“含金量”大。近期中美互动增加,释出一系列积极讯号,对此可谨慎乐观。

根据北京官方发布的会晤通稿,双方就推动中美关系排除障碍、止跌企稳进行了坦诚、深入、实质性、建设性的讨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左希迎指出,“坦诚、深入、实质性、建设性”反映出,中美此番会晤谈得比较透彻。“由此可见,中美双方在恢复接触和对话的过程中,清晰表达了彼此的关切。”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孙兴杰分析称,今次会晤进行了8至10个小时,充分体现了“建设性”。可推测,中美就彼此之间存在的问题都进行了盘梳、沟通和意见交换。此外,会晤地点维也纳也颇具象征意义。“双方不一定出于有心之选,但维也纳是18、19世纪的外交首都,维也纳体系代表著当时的大国均衡体系。其实,国际社会对中美形成协调的大国秩序抱有期待。”

孙兴杰指出,事实上,去年中美关系已经触底,而关系反弹的明显讯号是中美元首峇厘岛会晤。但是,由于美方今年炒作“气球事件”,中美关系反弹的趋势和态势被打断,徘徊了一段时间。

左希迎认为,中美两国在“气球事件”后陷入僵局,现在美方主动打破僵局,发出了一系列调整中美关系的讯号。尤值一提的是,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Mark A. Milley)3月31日表示,目前美政府和国会的对华言论已经“过热”,急需“降温”。“这是美国军方故意调低调子,压制好战‘鹰派’,对中国示好的讯号。”

美军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陆军上将米利。(REUTERS)

孙兴杰指出,4月末、5月初以来,中美关系的积极讯号增多,包括美国财长耶伦(Janet Yellen)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演讲,沙利文在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演讲,以及秦刚会见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等。他表示,美国对华战略已到临界点,能用的战略手段都用上了,必须对中美战略外交关系进行理性再思考了。

左希迎表示,美国从3月底开始,主动伸出修复中美关系的“橄榄枝”,至少有三方面原因。第一,“气球事件”后,中国冷静处理,向美国发出了义正词严、清晰的讯号,令美方逐渐意识到,当下继续挑衅性、好战性对华政策已对美国自身有害;第二,今年以来,美国国内经济、外交等多方面都遇到问题;第三,中国今年的外交开局十分顺利,在国际舞台主动谋划,中欧关系有了较大改善,促成沙伊和解,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档,开展密集的双多边外交,对美国构成战略竞争压力。

2021年10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瑞士苏黎世举行会晤。(中国外交部)

孙兴杰则指出,中美关系止跌的讯号,表明中美欧三角关系已经运转起来。“在中美互动过程中,欧洲扮演重要角色。中美欧三角关系运转的直接结果,是避免世界走向阵营化对垒和‘新冷战’,这也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战略目标,以及始终支援欧洲战略自主的原因。”

本周,中国外长秦刚在会见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时表示,美方应端正对华认知,回归理性,扣好中美关系的第一粒纽扣,在两国各自更好发展中彼此成就。不能一方面讲沟通,一方面却不断对中国打压遏制。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左希迎表示,中国政府的确捕捉到了美方释出的讯号。不过,美方说什么固然重要,亦需要做更多有利于恢复中美关系的事。如此,未来才能期待双方创造更多对话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