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青年人工低是因能力不够?专家的发言为何一石激起千层浪
“现在很多年轻人真的很不像话,没有钱花了就觉得是父母给的太少,或者觉得企业、老板给的工资太低。其实很少有年轻人反思,可能是自己的专业素质、个人能力不够,所以才有这么低的工资。”
这一番话,将中航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邓海清送上了微博热搜榜首。大量中国网民对邓海清的言语表示反感甚至愤怒,认为他这是在PUA年轻人。PUA的全称是“Pick-up Artist”,原意是指“搭讪艺术家”,现在成为了网络用语,形容在精神上打击人。
邓海清的个人简历相当优秀,属于妥妥的中国社会精英。他在复旦大学获得金融学博士,在人民银行开展金融学博士后研究。在学术方面,他任中国顶级名校人民大学的客座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的特聘导师,研究方向重点覆盖中国宏观经济、政府政策、货币政策、海外宏观、国内外金融市场等领域,对于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大宗商品等大类资产配置有研究,著有《金融新格局》《利率市场化:突围中国债务困局》、《泡沫的终结》等书籍。
在商业方面,邓海清曾就职于国金证券研究所宏观策略组,任宏源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还是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蚂蚁金服研究院副院长、华尔街见闻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中航基金首席投资官。
内地专家称青年工资低因能力不够 以越泰举例:一半钱干一样的活
他还是2013年和2014年新财富上榜分析师,是2016年第一财经年度机构首席经济学家,同时也是《上海证券报》、财新网、FT中文网等专栏作家,并且曾在上海市政府任职多年。
如此光鲜的履历和成就,可谓政学商三界通吃,普通人哪怕收获得其中一样,都可以说达到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也许是沈浸在上层社会中太久,邓海清在发表此番言论的时候,没有把年轻人当活生生的个体,而是作为“人力资源”来谈,还对比起了劳动力的“性价比”。
他在2023年长白山高峰论坛开幕前夕接受采访时说,以中国国内的很多年轻人来讲,“其实你干的这点活,可能在泰国或者在越南,人家只要你的一半的工资就能干和你一样的活”。
居高临下的冰冷态度,激起了网民们的抵触情绪:“同等房价,在泰国和越南别墅都好几栋了。”“越南泰国的消费水平有我们高么?我们工资确实低啊。”“比越南泰国,你怎么不比美国呢?”“工资对标越南,产值又要直追英美。”
一石激起千层浪,反击邓海清的很多帖子也上了热搜。从诸多留言来看,邓海清和网民们的观点之所以产生分歧,是因为网民不觉得能力是唯一影响工资的因素,高物价、高房价、就业机会、家庭出身、行业领域等方方面面都影响收入,不应该单纯地对比工资数额,而且谈到“劳动力的性价比”这件事,就完全站在了企业和管理者的立场,忽略了年轻人的感受。
还有网民引用统计学的概念说:“关联不成因果。”如果以线性回归观察能力和工资的关系,即使二者相互关联,也并不意味著存在因果关系。邓海清作为这样一名背景深厚的专家,却刻意模糊关联和因果之间的概念,逻辑上存在很大的漏洞。
另有人认为,当下年轻人所获得的机会,远远比邓海清年轻时那个年代少。1980年代大学毕业的本科生,面临的是一个百废待兴、人才奇缺的时代,受过教育的年轻人颇受重用,任职提拔年限卡得也不严。虽然物质条件很艰苦,但对个人发展来说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而现在很多岗位,不管是本科,还是硕士,甚至博士,都要一步步熬。很多能力、素质和学历都不差的年轻人,却面临提拔晋升艰难的困境。
有知乎帖子就写到,现在一些身居高位者,并不是他们的初始能力和综合素质高,而是赶上了好的时候,刚毕业就能参加重要的工作,没干两年就能到小领导的位置上去锻炼,还常常主导一些急难险重的大事情,自然得到了锻炼和提升的机会,不断提升和进步。如果现在的很多大学生,能有他们那样的锻炼和成长机会,他们的进步和提升,会更快,也会取得更高的成就。
“很多像邓海清先生这样的成功人士,年轻时物质条件艰苦,似乎一路筚路蓝缕才走到今天的高位,他们也就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这一切都是靠我的努力和能力。但没有任何人的成功,可以脱离时代和环境的红利。”
“如果把现在这些身居高位的领导们拉回他们八九十年刚工作时,和现在毕业的大学生比,他们会被虐得渣渣都不剩。”
为什么短短几句话,引起这么多批评声?
邓海清是在接受采访时说了上述的话。其实,整个采访长达一个小时,招来年轻网民广泛反对的发言则不到一分钟。
短短几句话能引起潮水一般的批评声,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在当前巨大的社会压力下,中国年轻人对现状深为不满。现实中,并没有那么多躺平的年轻人,每个人都在暗戳戳的努力,却寻找不到多少机会。邓海清把能力和工资直接挂钩,伤了很多人的心。
有评论就写道:“在年轻人极苦的今天,这个社会总是在自上而下的傲慢俯视里,指责挑剔年轻人,怪他们躺平,怪他们不上进,怪他们不愿进厂,怪他们不愿生娃,怪他们不愿买房……始终是夸夸其谈天下事,不肯俯首看苍生,十分可气。”
智联招聘今日发布一份《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在已经拿到Offer并完成签约的应届毕业生中,平均签约月薪为6507元(人民币,下同,1265新元)。其中,签约月薪达到1万元以上的占比10.7%,3000元以下月薪的毕业生占比6%。
如果以6507元的平均月薪来算,除去食宿和贷款等生活花销,年轻人的存款所剩无几,更不提一二线城市的高昂房价,是压在无数人身上的大山。当前独生子女一代,未来还需要独自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在这种情况下,不难理解为什么邓海清成了情绪的发泄口。
【本文获新加坡《联合早报》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