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城市住宅供给 深圳多宗商业用地调整为住宅用地

撰文: 蔡苡柔
出版:更新:

住宅用地紧缺问题一直困扰深圳。根据《深圳特区报》,近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通告,对多宗优质项目用地进行“商改住”规划调整,涉及福田、宝安、龙岗、光明、龙华等区。

近年来,深圳多措并举保障住宅供应,“商改住”是重要途径之一。今年5月,深圳坪山、宝安也曾经将多宗商业用地调整为居住用地。

“十四五”期间,深圳将建设筹集住房89万套(间),其中公共住房54万套(间),在“十三五”期间保持供应放量的基础上,再度大幅提升。

报道指,多重举措的保证下,深圳居住用地供应持续放量。根据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于10月10日公布的存量住宅用地资讯,深圳市存量住宅用地项目总数612个,存量用地总面积1159.98公顷,其中未动工土地面积334.11公顷、已动工土地面积825.87公顷。已动工土地面积中未销售土地面积329.51公顷。

深圳再度将商业用地改为住宅用地。(GettyImages/视觉中国)

再度“商改住”

2021年7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大居住用地供应的若干措施》,当中提到,对于原批准用途为居住的土地整备留用地,可提高开发强度,超批覆规模部分可用于建设可售的公共住房;对于原批准用途为商业的土地整备留用地,可申请将部分或全部商业建筑面积调整为居住用途。

这是深圳首次明确允许商业用地调整为居住用地。深圳允许调规的背景是,深圳商业用地有一定过剩。根据第一太平戴维斯2022年10月19日发布资料,2022年第三季度,深圳全市甲级写字楼物业市场总存量环比上升1.3%,至964.0万平方米。

第一太平戴维斯预计,2022年第四季度深圳还将有六个新项目交付入市,为市场带来约54.8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鉴于新增供应可观,市场去化仍将承压,全市空置率预计继续上升。”

深圳商业用地有一定过剩。(新华社)

根据《深圳特区报》,深圳本次还集中加大轨道交通设施周边居住用地供应力度。报道指出,深圳本次“商改住”的规划调整中,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还增加不少公共配套与设施的配建,以此最佳化和完善片区公共服务能力,另外为了兼顾职住平衡,交通设施周边的居住用地供应也在提速。

此种背景下,将商业用地调整为居住用地,既能够改善商业用地过剩的问题,也能够起到职住平衡的目的。

报道引述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分析。他指出,将商业性质的土地变更为居住用地是深圳二次房改的保障措施之一,其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要将居住用地的规模占到30%左右,二是要将公共住房的占比提到60%,“商改住”举措对解决这些问题也有帮助。

居住问题常常为港人带来困扰。(资料图片)

《每日经济新闻》评论称赞,深圳新规一举数得,对于一线及新一线城市而言,深圳的灵活做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新规可以加大城市住宅供给。像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也包括部分新一线城市,住房供应总体上仍低于需求。加大住宅供应,可以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趋势,保持城市竞争力。

其次,如果新规再进一步,允许部分房企持有的商办用地“变性”,则可以帮助企业盘活沉淀的固定资产,加快资金流转,变相纾困企业,也会救活一批被商办拖累的房企。

其三,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供地类别,也能保证地方政府土地供应的活力,吸引充足的买家,使地方性的“土地财政”有一定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