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涉奥人员执行严格闭环管理 开幕式将在“鸟巢”进行

撰文: 叶琪
出版:更新:

新一届奥林匹克冬季奥运会将于2022年2月4日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周三(27日)早上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总体筹办情况。
出席者包括有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张建东,以及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颖川等多人。

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张建东先简介说明总体筹办情况。他表示,筹办以来,在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直接指挥下,北京冬奥组委全面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与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等方面紧密合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冬奥筹办,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第一,场馆和基础设施达到办赛要求。所有12个竞赛场馆全部完工,通过国际冬季单项体育组织认证,全面具备办赛条件。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等新建场馆,在满足办赛要求的同时,充分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已成为令人瞩目的标志性建筑。三个冬奥村、主媒体中心等非竞赛场馆已经交付使用,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等基础设施投入运营,无障碍设施环境进一步提升,全面满足冬残奥会的要求。

第二,赛时场馆化运行模式全面实行。场馆是赛事运行的基本单元,也是最重要的运行主体。去年从冬奥组委、属地政府、业主单位等各方面抽调骨干力量,组建了场馆团队,负责每个场馆的赛事组织、疫情防控、设施维护、服务保障等工作。今年2月和4月,北京冬奥组委成功举办了雪上和冰上项目国内测试活动,对场馆运行各项工作进行了测试检验。为进一步提升场馆赛时运行和保障能力,今年10至12月北京冬奥组委计划举办10项国际测试赛和3场国际训练周,完全按照冬奥标准进行全要素测试,预计将有2000余名境外运动员、随队官员等通过全程闭环管理来华参赛。目前,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亚洲花样滑冰公开赛、短道速度滑冰世界杯、雪车和钢架雪车计时赛等5项赛事已经圆满结束,正在进行轮椅冰壶世锦赛。从结束的比赛来看,国际体育组织、参赛运动员等各方面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北京冬奥组委将坚持问题导向,逐场进行总结盘点,深入开展整改优化,为赛时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赛会服务保障全面推进。坚持“三个赛区,一个标准”,全面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已确定近百家签约酒店,制定了住宿分配方案,正在开展预订工作。完成冬奥食品原材料供应基地、餐饮服务商遴选,制定了冬奥菜单,将满足各客户群的不同需求。确定41家定点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场馆医疗救治团队。建立赛时交通运行指挥中心,明确车辆选型,进行车辆筹措。初步确定赛会志愿者名单,正在开展业务培训。制定实施科技冬奥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氢燃料、5G通讯、云转播、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示范应用,这些新技术很多都与媒体和宣传报道相关,比如在京张高铁媒体车厢内实现了5G信号全覆盖,在赛时就能感受到这些科技创新成果带来的便捷高效。

第四,妥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疫情是举办冬奥会面临的最大挑战。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与国际奥委会、世界卫生组织等成立国际疫情防控工作组,与国家卫健委、北京市、河北省等组建国内疫情防控专班和专家组。北京冬奥组委坚持把参会各方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国际国内两个机制的作用,制定了冬奥会疫情防控总体指导意见、总体工作方案和“一场一策”、“一馆一策”的防疫措施。9月30日发布了疫情防控关键政策,10月25日会同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发布了第一版防疫手册,明确了坚持简化办赛、远端防控、疫苗接种、闭环管理、有效处置、防控一体化等6条基本原则,提出了具体防疫措施。过几天北京冬奥组委将召开各利益相关方系列解读会,对具体防疫政策进行全面阐释,其中也有专门面向媒体的解读会。

第五,宣传推广和文化活动持续升温。冬奥会既是体育的盛会,也是文化的盛会。筹办以来,北京冬奥组委发布了冬奥愿景、会徽、吉祥物、火炬、体育图标、奖牌和冬奥优秀音乐作品,在北京电视台开播冬奥纪实频道,在全国选定了一批冬奥文化广场,举办了倒计时1000天、一周年、100天等主题活动。火种采集和交接工作圆满完成,在奥林匹克塔举行火种欢迎仪式,发布火炬接力计划,启动火种展示。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给奥林匹克运动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中国印迹,中外媒体都给予了全方位报道,营造了浓厚的冬奥氛围。同时,开闭幕式相关工作也在有序推进。

第六,可持续和遗产工作成效显著。深入实施可持续性计划、碳中和实施方案,完成延庆和张家口赛区生态修复,实现全部场馆绿色电网全覆盖,在国家速滑馆等4个场馆使用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剂,北京冬奥会碳排放将全部中和。全面落实遗产战略计划,每个场馆都制定了赛后利用方案,依托首都体育学院成立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落户首钢,延庆奥林匹克园区、张家口崇礼奥林匹克公园赛后命名已获批准。以冬奥筹办为契机,大力推进冰雪场地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进社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正在逐步成为现实。充分发挥冬奥会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牵引作用,促进交通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互补互促、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推动首钢、延庆、张家口等区域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

张建东最后表示,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与中央有关部门、北京市、河北省建立了全面融合、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成立运行指挥部。10月5日,在国际测试赛开赛前夕正式启动运行,每天进行指挥调度。这一指挥体系将一直延续到赛时,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障赛事运行高效有序。

现场记者提问,称北京冬奥会备战已经进入冲刺阶段,运动员的训练情况如何?现在训练备战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有哪些?问题将会如何解决?

对此,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颖川指出,北京冬奥会有力促进了中国冰雪运动竞技体育水平的提升,在整个备战过程中,中国坚持刻苦训练、科学训练、创新训练,特别是加强了训练条件的保障,不断提升冰雪项目的竞技实力。目前,中国运动员共有29支冰雪项目国家集训队,480名运动员正在全力冲刺,力争在北京冬奥会上取得佳绩。在备战过程中,通过恶补运动员的短板、教练员的短板和专业训练场地设施的短板,实现了北京冬奥会在109个小项全项目开展、全项目建队、全项目训练,力争全项目参赛。

(香港01直播截图)

李颖川续称,当2015年北京获得本届冬奥会举办权时,中国在109个小项中约有1/3的项目从来没有开展过,在上届平昌冬奥会,中国的参赛项目约占项目数量总数的一半,但这届冬奥会,作为东道主,中国力争实现全项目参赛的目标,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目前,在新冠疫情全球暴发以来,国家集训队无法正常出国参赛和出国训练,失去了一部分重要的冬奥会积分,而这些积分是获得北京冬奥会参赛的一些基本条件和必经路径,这是目前备战参赛工作遇到的最突出问题。

与此同时,中国大部分队伍长时间没有参加国际赛事,缺乏与主要对手同场竞技的机会,为有针对性的组织训练增加了难度,对运动员的临场发挥、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一是充分利用国内全项目训练的条件。现在随著在北京首钢、二七机车车辆厂、河北承德、崇德、涞源等地训练设施不断更新,特别是科学化训练的场地建设和投入使用,让中国的运动员训练条件得到很好保障。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的背景下,确保了中国冰雪项目运动员训练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过去在备战期间,都是到欧美一些国家进行训练,现在不用出国,在北京、河北这两个地方就可以进行科学化训练,而且条件非常好。

二是不断提升训练的科学化水平。中国加强了训练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充分利用科技助力的系统来严格监控训练质量,对运动员提升竞技能力帮助是很大的。在最后100天的冲刺阶段,各运动队充分利用高科技的训练设施条件,来提升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力争在北京冬奥会上展现自己最佳的竞技状态,取得最佳的成绩。

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王梅梅补充从新冠疫情常态化下,如何确保运动员正常训练备战的有关情况。

王梅梅指,中国残联把做好备战和筹办工作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训练备战。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大家都希望在北京2022年的冬残奥会上取得好成绩。如何来确保他们能够正常的训练参赛,在疫情的情况下如何做到,确保这项工作做得更好,对中国也是一个很重大的考验。备战训练当中,中国重点抓细落实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中国残联下发了通知,指导各省级残联、承训单位以及运动队要严格执行要求,国家队所在的省市残联要高度重视国家队的疫情防控工作,加大督导检查和服务的力度,并且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国家队实行封闭管理,在属地疾控部门的指导下,制定了“一人一队一策”的疫情防控方案,落实人员责任,做好训练基地的封闭管理。同时,中国备足了防控消杀的物资,健全对内防控工作责任体系和管理制度,落实好各项措施的同时,中国的工作人员做到了各司其职,运动员遵规守纪,做好自身的防护。

(香港01直播截图)

同时,中国严格遵守各个赛区疫情防控规定,全流程、全项目、全方位参加了《相约北京》系列的冬季体育赛事,包括残奥高山滑雪、单板滑雪、越野滑雪、残奥冰球以及轮椅冰壶等一系列测试活动。中国抓住了今年4月到6月初这么一个难得的窗口期,举办了全国第11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高山滑雪、单板滑雪、越野滑雪、冬季两项、残奥冰壶和残奥冰球这六个大项的全部比赛。也督导了各赛事组委会在举办地的疫情防控政策基础上,制定和实施更加严格的疫情防控方案,落实四方责任,使各参赛运动员、教练员以及赛会的工作人员严格执行防控规定和要求,确保赛事能够安全顺利圆满完成。

在东京残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高度重视保障残疾人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中国制定了疫情防控工作的方案和预案,分层落实防控责任,严格行踪报告管理,督导各队严格落实东京奥组委以及中国代表团疫情防控各项要求,中国实现了零感染目标。中国要把在东京的防疫经验用于北京冬残奥会的备战和参赛的工作当中,特别是在接下来的三个多月时间里,为中国冬残奥代表队的出访参赛提供经验和借鉴。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备战和筹办工作进入了最后的决战决胜关键时期,中国还要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训练备战工作,争取在家门口取得好的成绩,为国争光,为2022年冬残奥会的“简约、安全、精彩”举办,作出应有的贡献。具体来讲,一是要及时调整方案。在中国残联备战2022年冬残奥会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根据疫情的变化,及时研判,进一步优化工作方案,确保备战参赛工作高效、有序;二是组织精兵备战。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好训练备战,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确保全面完成好决战冲刺阶段的训练任务。适时举办一些国际积分赛,为运动员、运动队争取更多获得国际积分机会;三是参加国际赛事。争取多参加最后这几个月的国际赛事,能够增加运动员的分级、成绩达标的机会,力争更多的参赛资格;最后,还是要强化保障。进一步完善运动员的保障措施,全面提升各个运动队以及训练基地的保障和服务水平。

现场记者提问,称防疫手册规定,对来华参奥人员实行闭环管理,东京奥运会也采取了同样的方式,但出现了很多违规人员。北京冬奥会将采取甚么样的具体措施来保障有关人员遵守规定?

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张建东回答指,鉴于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为了防止出现可能的疫情传播,保障参赛各方、各利益相关方和中国民众的安全,北京冬奥组委结合中国疫情防控的成功经验和要求,借鉴了以往在全球举办的和正在举办的国际大型赛事疫情防控的成功经验,与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认真研究,决定对涉奥人员要执行严格的闭环管理。闭环管理政策是这次冬奥会一个最突出的防疫特点,这样能够保障冬奥会在疫情安全的前提下举行。

闭环管理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环内的人员是涉奥各利益相关方人员和中方工作人员、志愿者,他们都执行同等的闭环管理政策,是和社会面严格区分开的。闭环管理也不会对运动员和其他参与者的自由活动有严格限制,因为在闭环的区域里面,可以通过专用的交通工具,在驻地和场馆,场馆和场馆之间,以及三个赛区之间自由流动。与此同时,在闭环内,运动员的奥运村或者其他利益相关方,比如媒体在签约酒店,也会提供一些很好的体验,像特色餐饮、特许商品零售、咖啡厅以及健身房,还有一些休闲娱乐的设施,让大家都有一个很好的体验。

张建东续称,这次的测试赛北京冬奥组委就已经采取了这样的措施,所采用的防疫措施和公布的防疫手册上的措施基本上是一样的。在大的闭环范围内,运动员还是可以相对自由的通行,但必须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必须要乘坐专用交通工具,不能脱离这个闭环,不能跟社会面接触。

张建东强调,防疫手册所阐述的一些措施都是依据最新的科研成果、专家意见,也借鉴了其他国际赛事的经验,相信这些应对措施是可以减轻疫情风险和影响的,也希望所有涉奥人员能够全力配合、遵守、执行这些规定。至于处罚的措施,张建东指北京冬奥组委将严格执行相关处罚规定。一些细节也正在和国际奥委会进行沟通,不遵守防疫手册规定的,可能会面临著警告、临时或永久撤销注册资格、临时或永久取消参赛资格、逐出比赛、取消相关资格等比较严重的后果。

现场记者提问,冬奥会如期安全顺利的举办是离不开高质量的城市运行保障的,能否著重介绍一下北京市在这方面的情况?

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崔述强回答,指目前北京市正在全力做好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各项保障工作,这也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北京市重中之重的一件大事,为此北京市专门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指挥,市长任执行指挥,为了协调北京市和张家口三个赛区,河北省省长同时也兼任执行指挥,专门成立了城市运行保障的指挥部,由一个办公室、14个工作组,还有一个具体的指挥部,就是开闭幕式的指挥部来共同组成,目前各项运行保障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香港01直播截图)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北京市著重在市政保障方面组建了142支围绕著场馆外围的市政专业的保障团队,还有5支属地外围保障团队,这两支团队与场馆运行团队三方能够“手拉手”,及时处置突发问题,全面加强市政保障能力。特别是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管,全面开展重点区域外围隐患的排查和安全检查。为此,北京市专门制定了城市冬季能源保障方案,以确保场馆的水电气热等各项能源供应。同时,健全极端天气及时响应机制,做好环卫保洁、扫雪铲冰、垃圾清运等相关工作,以保障城市平稳运行。为确保冬奥会、冬残奥会的顺利举办,目前京礼(北京至崇礼)高速已经建成通车,打通了北京到崇礼赛区的高速公路通道。从北京城区到延庆不超过1小时,50分钟就到了,延庆到崇礼一个半小时就可以直达。同时还要推进奥运专用车道的施划,规划里程274.4公里。加强重点道路、枢纽场站、场馆周边的交通保障,研究制定了社会交通需求的管理政策,促进赛会交通与社会交通和谐顺畅,既保证冬奥会、冬残奥会顺利举办,同时也保证城市的运行一切照常顺畅。针对恶劣天气、交通设施损毁以及轨道公交客流聚集等情况,北京市也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

在环境景观方面,推进重点保障区域和联络线的环境整治提升,加大环境秩序的综合治理,为冬奥会、冬残奥会营造良好的氛围。综合运用冬奥会、冬残奥会和春节以及民俗等景观的元素,营造浓郁、热烈的冬奥赛事氛围。全面落实冬奥会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任务。

在气象保障方面,建立了与国家气象局等部门的联合会商机制,密切关注大风、寒潮、雾霾、冰雪等天气,及时发布极端天气气象讯息,同时做好应急响应。落实好空气质量保障措施。到昨天(26日)为止,北京市PM2.5的浓度为每立方米32微克,创造了历史同期的最优水平。

当前,筹备工作已经进入到关键阶段,北京市协同河北省全力把保障工作做好,确保冬奥会、冬残奥会能够如期安全顺利举办。

现场记者提问,《相约北京》的系列赛事目前正在进行,整体的进度怎么样?尤其是各方的反馈如何?北京冬奥组委希望通过这次测试赛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目前的状态跟冬奥会正赛相比还有哪些差距?

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张建东回答,指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正式举办之前,要举办一系列的测试赛或者测试活动,这是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的要求,也是历届奥运会的惯例。这次《相约北京》的系列测试活动是从10月份开始,一直要持续到12月底,要进行10场国际测试赛,3个国际训练周,还有2场国内的测试活动。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在场馆团队和各个赛区组委会的艰苦努力下,北京冬奥组委一切工作都是按部就班,所有赛事都是在如期顺利举办。这当中包括已经顺利举办的,一个是速度滑冰的中国公开赛、亚洲花样滑冰的公开赛,短道速滑的世界杯和雪车、钢架雪车计时赛,这些已经顺利结束了。从运动员、国际技术官员以及单项体育联合会的反馈来看,他们对场地设施、疫情防控、赛事组织、运行保障等各个方面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张建东称,现在正在进行的是轮椅冰壶世锦赛,还有几项赛事即将开赛,一个是雪橇世界杯,当然首先要进行雪橇的训练周,然后再进行世界杯比赛。还有是在张家口赛区的单板滑雪和自由式障碍追逐世界杯,还有跳台滑雪以及北欧两项洲际杯等。目前剩余的这些赛事也都在按照计划有序准备。这次测试赛是冬奥会赛前最后一次实战检验的机会,对于积累赛时防疫和运行经验、如期安排顺利办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虽然测试赛和冬奥会正赛还有一些区别,有不同的特点,因为测试赛都是由国际单项体育组织来主导的,有单项体育组织的特殊规定,但北京冬奥组委都是按照计划开展了冬奥会的全要素测试,来全面检验赛事运行的各项准备工作,磨合运行机制,积累更多的实战经验。

至于要实现的目标,张建东表示主要是这几方面的目标,一是对疫情防控和场地设施,二是对竞赛组织、场馆运行,三是赛事服务,外围保障,包括对指挥调度体系进行检验。这些既是测试的重点,也是这次测试要达到的目标。

张建东续称,在这个基础上,北京冬奥组委重点抓这么几项工作,一是对防疫措施进行全面检验,严格落实防疫措施。因为这次测试赛期间,来自境外的人员达到2000多人,包含运动员、随队官员、国际技术官员,也包括计时计分等一些专业人员。所以,北京冬奥组委对入境人员落实远端防控、疫苗接种、核酸检测等措施,从远端防控的角度要严格要求。另外,严格执行赛时的闭环管理政策,所以这次测试赛执行的是和冬奥会赛事同样的闭环管理方式。北京冬奥组委要严格落实“分区不重叠、留线不交叉、见面严控制、人员不跨界”,这四句话是讲场馆在闭环管理的,特别是在流线设计上,避免更多人员的交叉,这都是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北京冬奥组也都在抓,通过这些措施来检验防控的措施。

二是要精心做好赛事组织,全面提升运行保障能力。测试赛一个很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检验场馆竞赛的设施设备是不是能够满足赛时运行的要求,包括冰面、雪道的质量是不是能够达到单项体育组织的要求。还有就是计时计分系统、电视转播、体育展示、颁奖,包括新闻采访,兴奋剂检测等,这些工作都需要联动来进行,所以这也是北京冬奥组委测试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运行保障场地设施,通过这样一些测试,尽可能找到一些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的环节。

三是要提供精心服务,提升参赛体验。这也是结合竞赛项目和运行来安排的,特别是针对这次测试赛实施闭环管理的情况下,怎么给运动员和各利益相关方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赛体验。在这方面工作上是很有针对性的,在关心关爱参赛人员和服务保障人员上都做了精心安排,力求为参赛各方提供舒适、便捷、安全的服务,做到“问题需求有人听、协调处理有人盯、问题解决有人查”。正如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强调,这就是冬奥会的接诉即办,有问题就要及时解决,这次测试赛是采取这样的方式,各个场馆团队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不断提升服务保障质量。

总之,通过前几场测试赛,北京冬奥组委发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提高的问题,也在每天进行复盘评估,聚焦问题,逐项解决,不断提升办赛能力和水平,也请大家进一步关注、关心和帮助。

现场记者提问,河北省张家口市作为冬奥赛区将承办大部分雪上项目的比赛,为此也改建和新建了云顶和古杨树这样的场馆群,在国际测试赛即将开始的时候,想知道这些场馆的筹办情况怎么样?另外,一些新建场馆的赛后利用方面有哪些计划和安排?

河北省副省长严鹏程回答,他表示,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第24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河北的信任和关怀,给河北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河北省委、省政府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冬奥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办好冬奥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聚焦赛事筹办举办的各项重点任务来精心部署,举全省之力持续推进。

(香港01直播截图)

张家口作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三个赛区之一,届时将承担大部分雪上项目的比赛,将产生51块冬奥会金牌,46块冬残奥会金牌。张家口赛区为此建设了4个竞赛场馆和5个非竞赛场馆,4个竞赛场馆包括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和云顶滑雪公园。五个非竞赛场馆,包括冬奥村、山地新闻中心、山地转播中心、颁奖广场,还有制服和注册分中心,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场馆建设是冬奥筹办的重中之重。借此机会,分享三方面的讯息:

第一,场馆的规划建设有亮点、有看点。张家口赛区的所有场馆全部集中在崇礼区太子城的核心区域。在场馆建设中,河北省认真落实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和节俭办赛三大理念,坚持百年大计和国际标准,组织国内外顶级的团队,科学编制了冬奥场馆及综合配套等系列规划,著力打造优质、生态、人文、廉洁的精品工程。河北省把几个主要场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了规划设计,其中就有一条3公里长的圆形环道连接了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圆形的环道冬季被白雪覆盖,被形象地称为“冰玉环”。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又名“雪如意”,不仅拥有世界上最长的跳台滑雪赛道,而且其造型与中国传统的饰物如意完美契合,以美轮美奂的身姿向全世界诠释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

第二,几大场馆均已通过国际认证。截止到去年底,张家口赛区76个冬奥项目全部完成建设任务。今年8月,冬奥村具备了入住条件。前不久,国际冬季单项体育联合会对张家口赛区的比赛场地、训练赛道进行了赛前最后一次考察认证,对场馆建设质量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全部达到比赛要求。特别是“雪如意”、““冰玉””等标志性建筑,受到了国际奥委会和国际冬季单项体育联合会的高度赞誉,认为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是目前世界上最具设计感、独一无二的跳台滑雪场馆,是世界上最壮观的场馆之一,云顶滑雪公园是世界上最好的单板和自由式滑雪场馆之一。

第三,场馆的赛后利用已有安排考虑。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历来受到各方关注。为发挥好张家口赛区场馆的赛后功能,河北省已经研究制定了专门的方案。总的考虑是:充分发挥场馆所在太子城区域的交通区位优势,利用自然气候等各方面的有利条件,积极推进场馆的市场化运营。通过更多承办各类重大体育赛事,广泛开展群众性冰雪文化体育活动等方式,将张家口赛区打造成“全季、全时、全域”的冰雪娱乐中心和避暑旅游胜地,其中云顶滑雪公园赛后将以冰雪运动和山地度假为重点,打造集运动、休闲、会议、度假为一体的山地型旅游度假区。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赛后将打造成集高端会议、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商务旅游区,国家越野滑雪中心赛后将改建成山地公园,组织冬夏两季的冰雪文体活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在满足国家体育专项训练和赛事的同时,建成适合青少年的滑雪培训和冰雪体验基地。

现场记者提问,中国首次参加冬残奥会是在2002年,现在中国的冬残奥会运动员已经由不到50人发展到1000多人,在多个项目上都获得过国际大赛的冠军。冬残奥会的举办对于中国残疾人参与冰雪运动有甚么样的推动作用?如何动员残疾人更多融入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当中?

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王梅梅回答,随著冬残奥在中国的普及和开展,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申办成功以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申办成功以后,从2016年开始,中国残联连续五年举办了残疾人冰雪运动季,开展的地区从最初的14个发展到31个,总体呈现出区域不断扩大、受益人群逐步增加,活动的层次越来越丰富,结构也更加科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项目设计新颖有趣,各方共同推动,社会关注度高的特点。在残疾人群众冬季运动普及之下,残疾人冰雪运动的整体发展提升特别快,全国每年参与冰雪季活动的残疾人超过30万人次。这也为中国残联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三亿人上冰雪”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冰雪季活动期间,中国残联开展紧紧围绕北京和河北两地承办全国引领活动,依托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作为全国主场来开展活动。中国残联还拓展了江苏、浙江、广东等东部和南部地区的区域中心活动,来一并推进。同时中国残联还调动了陕西、新疆等西部地区也参与到这项工作当中来,利用残疾人五大专门协会积极开展残疾人冰雪运动活动。

在共同参与和推动下,因地制宜举办了很多冰雪特色的活动。比如,中国残联开展冬残奥项目的体验活动,大众冰雪,包括仿冰、仿雪等体育赛事,中国残联开展了冰雪嘉年华、夏令营等,包括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残联在线上开展了很多冬季项目的康复健身活动,来指导残疾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中国残联还创编和推广了很多残疾人朋友喜闻乐见的活动,比如迷你滑雪、旱地冰壶、旱地冰球,这些活动受到残疾人极大欢迎。为了进一步普及和扩大,中国残联创编了一些残疾人冬季健身项目的活动指导手册、制作视频,发放到基层、社区,能够带动和推动更多的残疾人朋友参与到整个冬季冰雪运动的活动当中,享受冰雪的快乐。

离2022年冬残奥会的步伐愈来愈近,中国残联还要举办第六届残疾人冰雪活动,进一步推动残疾人参与到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当中,进一步为举办一届成功精彩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现场记者提问,目前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进展情况如何?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情况如何?

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崔述强回答,按照冬奥组委的要求,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共有各类场馆项目39个,其中由北京市负责组织协调建设的北京赛区、延庆赛区的项目有30项,目前包括竞赛场馆和冬奥村在内的28个项目已经完工,测试赛也已经用上了,在施的还有2项,一个是国家体育场改造,还有一个是北京颁奖广场。与冬奥会、冬残奥会相关的还有33个临时设施的建设,目前也都在按计划实施过程中,到今年12月底,整体上都能完工。

因为要办冬残奥会,提供无障碍的赛事环境,这也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申办承诺和筹办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不断努力,全市无障碍环境规范性、适用性和系统性水平,借这次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目前首都核心区,冬奥和冬残奥赛事服务保障相关区域已经基本实现了全域无障碍化,全市范围累计整治整改无障碍设施的点位28.9万个,精心打造了100个无障碍的精品示范街区、100个“一刻钟无障碍便民服务圈”和900多个无障碍示范工程。在测试赛中,有一些设施已经开始用上了,大家在试的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推动不断完善,总体大家还是满意的。北京市把场馆建设好,确保冬奥会、冬残奥会都能够顺利办好。

现场记者提问,第一,鉴于中方对冬奥会的防疫管理如此严格,将在冬奥会防疫工作上部署多少资源,是否会从全国其他地方资源中进行抽调?如果抽调的话,会不会导致其他地方的防疫留下缺口?如果发生新的阳性病例会怎么样进行处理?第二,对开幕式和闭幕式有甚么具体的计划,有哪些人将会参加,多少人会参加,将会如何进行管理?

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张建东回答,关于疫情防控的问题,确实,疫情防控对举办冬奥会来讲是一个最大的挑战。应该说,没有防疫安全,就没有成功办奥。北京冬奥组委始终把冬奥会的疫情防控,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北京冬奥组委会采取一系列综合防控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境外疫情输入的风险,既要保障参赛各方的安全,也要保障主办城市民众的安全,确保比赛能够如期安全顺利地举办。北京冬奥组委跟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已经研究磋商,广泛征求了各个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制定并发布了第一版疫情防控手册,这个手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把运动员和参赛各方,包括中国公众的安全放在首位。

手册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远端防控,这可以有效减少输入风险,包括入境14天之内的自我健康监测,按规定进行核酸检测等要求。二是执行严格的疫苗接种政策。三是入境后要执行严格的闭环管理。四是全过程坚持常态化防控措施。另外,冬奥会防控工作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把防控工作纳入属地政府的疫情防控体系当中去。北京市委书记蔡奇也是冬奥组委的主席,在调度城市运行防控的同时,也在调度冬奥会的疫情防控,就是把疫情防控纳入城市一体化防控体系,也将涉冬奥场所和相关活动的疫情防控工作,纳入到属地疫情防控的统一管理当中,统一调度资源,能够为冬奥会、主办城市的疫情防控提供有力保障。

关于涉及到开闭幕式的有关情况。开闭幕式深受海内外各界关注,北京冬奥组委坚持“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正在开展开幕式筹备工作。前期,北京冬奥组委已经成立了开闭幕式工作部,也组建了老中青相结合的主创团队,经过主创团队辛勤的工作,以及与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的密切合作,创意方案已经确定,制作、排练等各项工作也都在有序开展。大家也知道,这次开幕式活动将在国家体育场鸟巢进行,北京冬奥组在鸟巢也专门成立了国家体育场运行团队,统筹做好开闭幕式的组织和运行工作。

现场记者提问,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就“绿色办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冬奥会打下“美丽中国”底色。请介绍一下河北省张家口在冬奥会筹办中,落实“绿色办奥”方面的情况和做法。谢谢。

河北省副省长严鹏程回答,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河北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北京冬奥组委的统一指挥下,精心做好各项筹办工作。张家口作为“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这个功能定位要求更加重视“绿色办奥”问题。几年来,河北省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绿色办奥”理念贯穿到冬奥筹办的全过程、各领域,重点从五个方面著手:

一是绿色场馆。高标准、高质量施工,最大限度保护山体结构和风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和资源浪费。规划建设了低能耗的场馆和“海绵赛区”,4个竞赛场馆目前均已获得绿色雪上运动场馆三星级标识,张家口奥运村获得了绿色建筑三星级标识。

二是绿色生态。张家口市持续开展了“蓝天、碧水、绿地、净土”行动,申办冬奥成功以来,共完成造林绿化1368万亩,目前PM2.5平均浓度是29微克/立方米,崇礼区已经降到了16微克/立方米。坝上地区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地下水采补平衡,受污染土壤安全使用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三是绿色产业。著力推动冰雪装备制造、冰雪旅游、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的蓬勃发展,高耗能行业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较筹办之初的2015年下降了7.2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五年间提高了20个百分点,特别是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被授予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冷资源正逐渐变成了热经济。

四是绿色能源。河北省大力发展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正式投运,每年可向北京地区输送清洁电量大概141亿千瓦时,冬奥会赛时张家口赛区百分之百采用绿电供应。

五是绿色交通。张家口市致力于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累计更新增加清洁能源公交车800多辆,优化公交线路48条,增开公交线路68条,主城区500米站点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

随著“绿色办奥”理念的落地落实,随著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的纵深推进,随著京张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机制的进一步健全完善,张家口乃至整个京津冀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将持续改善,愈来愈好。

现场记者最后一条提问,中国在申办2022年冬奥会时向世界承诺,要推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请问现在冰雪运动在中国的普及情况如何?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颖川回答,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是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政府作出的承诺,一直以来受到高度关注。中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申办2022年冬奥会前,中国冰雪运动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北这些冰雪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开展。申办北京冬奥会成功后,全国各地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因地制宜地开展了一系列群众冰雪运动。北方地区具有冰雪运动的传统和良好的资源,南方地区,客观讲缺冰少雪,但随著中国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益成熟的制冰技术让冰雪运动实现了全国覆盖。比如南方城市,室内冰上运动现在蓬勃开展,特别是一些环保绿色的人工造雪技术,推动了南方条件适宜的城市和地区建设了很多室外滑雪场。比如现在海南室内冰场有很多。另外,中国很多地区还利用VR、AR、旱雪、液态仿真冰、气膜、可拆卸装置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建设群众身边的冰雪场地设施。可以说,愈来愈多的老百姓走上冰场、走进雪场,充分享受了冰雪运动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冰雪运动现在已经成为老百姓特别是年轻人喜爱的休闲、时尚的运动项目,也成为中国家庭的生活方式之一。所以,参与冰雪运动的人群现在已经覆盖到全国。虽然现在冰雪运动在中国蓬勃发展,相比于冰雪运动传统国家,中国的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但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都取得显著进步。所以,中国综合实力完全可以支撑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围绕“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形成了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全社会协同的发展局面。相信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个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让冰雪运动的发展成果惠及百姓,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

据此前消息,国际奥委会(IOC)早前已经审议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疫情防控关键政策,主要共有六项,包括实施闭环管理、仅向境内人士售票,以及所有注册人员入住签约酒店等。防疫规定还提到,参赛运动员疫苗“应接尽接”,同时所有进入闭环内的境内外冬奥参与人员和工作人员都将进行每日核酸检测。

另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周二(2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亦指,北京的“冬奥味”愈来愈浓,周三就是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00天,6年多的筹办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中国将为世界奉献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这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我们一定会兑现,也一定能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