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8.1级特大地震为误报 地震预警如何救人一命?为何会出错?
四川、云南等地的民众,周二(5日)深夜透过手机及电视机等平台收到一则地震预警,称四川泸州发生黎克特制8.1级大地震,引起不少恐慌。四川省地震局事后回应称是自动处理系统技术故障误报,并就此致歉。
官媒《科技日报》发文解释地震预警的技术原理及局限性,指出地震台站受到非地震信号之外的干扰信号时,容易引起系统误触发,导致对外发布错误预警信息。
报道首先解释,“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是两回事。地震预报是指在地震发生前,对未来地震发生的震级、时间和地点进行预测,并及时公布于众,让人们做好预防,以减少灾害损失,地震预报属于“震前”灾害预防范畴,是世界性难题,就目前科技水平尚需要持续探索。
地震预警则属于“震后”灾害应急范畴,技术上相对成熟。地震预警利用距离震源较近的地震观测仪器接收到的地震纵波(P波,传播速度快、能量小、破坏力小)数据,实时并持续估计地震参数及其影响,并向地震横波(S波,传播速度慢、能量大、破坏力强)尚未到达的可能受灾区域,提前数秒至几十秒发出警报信息。收到信息后,社会公众就地紧急避险,以保护生命安全。
报道指,受技术原理所限,地震预警确实有一定局限性。首先是存在预警盲区。地震发生后,至少需要3-5秒完成对距离震中最近的地震台站记录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再发出预警信息,导致震中20至30公里范围内无法预警,恰恰这样的区域是地面运动最强烈的区域,因此地震预警对破坏最严重的极震区基本是无效的。
其次是预警结果可能会有偏差。地震预警核心原理在于利用震中附近少量地震台站初期记录到的少量信号去估计地震参数,由于使用信号的不完整,对于测定地震大小影响较大,特别是地震震级越大,初期预警结果越偏小。另外震后余震密集发生时信号叠加容易导致预警结果偏大。
再者是可能会发生误报和漏报。距离较近的多个地震台站同时受到非地震信号之外的干扰信号时,容易引起系统误触发,导致对外发布错误预警信息。此外,数据通讯传输故障以及技术系统异常也可能导致震时无法及时产出地震预警信息导致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