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双减|不补习96%学校提供“课后服务” 教育部:参加率达85%
内地“教育双减”政策出台,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外培训机构严格整治,并要求提升学校教育,学校提供“课后服务”是实现“双减”工作目标的重要举措。9月2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记者会上提到,目前已有10.8万义务教育学校填报“课后服务资讯”,高达96.3%学校提供课后服务。约7,743万的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学生参加率85%。
在师资部分,则有超过500万名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占教师总数达86.2%。另聘请约20万名校外专业人员参与课后服务。
教育部新闻通气会上吕玉刚表示,据基础教育双减工作监测平台资料显示,9月22日,全国有10.8万义务教育学校已填报课后服务资讯,96.3%的学校提供课后服务。
在参加率方面,7743.1万名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学生参加率85%,其中有71.2%的学生每周5天全程参加;534.5万名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占这些学校教师数的86.2%,另聘请20.6万名校外专业人员参与课后服务。
“课后班”曾是内地补习班“原型”
此前,《香港01》曾访问两岸民办教育专家、在内地被称为“教培行业”算命师的钟藏政,他曾提到2004年开始内地补习班行业发展,一开始是补教业者跟学校借教室的“课后班”形式。
他表示,当时的补习班运作模式是2点集合4、50个老师,到下午3点左右将这些补习老师载到各个学校门口进去上课。这些补习班会支付学校100元人民币的场地费,并每年帮忙学校粉刷。“讲好听点是借教室,讲难听点就是学校老师跟补教业者勾结,逼学生放学后补习。”
钟藏政提到,这样的模式一直到2010年,发生很多“老师逼学生补习”的情况,甚至有学生跳楼,因此补教业全面撤出学校,2010年后内地补教业的市场也开始转趋成熟,不再是以跟学校勾结的模式合作。
现在内地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班”则是由学校提供服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校外培训班(即补习班)则被严格取缔和管制,以期能符合“教育双减”政策的一大重点“不要把学校的责任推给市场和家庭”,目前有超过8成教师加入提供服务。
在江苏,省教育厅亦发布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与教师合理取酬标准,具体为学生每学期300元(人民币.下同),教师每课时不低于60元。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以配合家长接送需要,有条件的初中,星期一至五可安排晚自习,一般在2小时以内,原则上不晚于20时30分结束。
教育部8月30日则提到,课后服务是支撑实现“双减”工作目标的重要举措,要求新学期要实现课后服务校校开展全覆盖、保障时间“5+2”(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2小时);要关心爱护教师,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对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给予相应补助。
课后服务内容除要为学有困难的学生答疑辅导、指导完成功课,也要开展多元的文艺、体育、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教育部强调,各地各校要把学生参加课后服务的情况纳入义务教育学校质量评价体系。